烟袋斜街位于北京什刹海历史文化保护区的核心区内,东起地安门大街,西邻什刹海前海,全长近300米,是2007年重点建设的八条特色商业街之一。
烟袋斜街位于西城区辖境,为东北-西南走向,胡同的东口通向地安门外大街,西口则守着银锭桥头。据说,当时居住在北城的旗人,大都嗜好抽旱烟或水烟,烟叶装在烟袋中。由于烟袋的需求与日俱增,所以斜街上一户一户开起了烟袋铺。据记载,当时烟袋斜街上开了很多出售烟袋的商铺,其中一家名为“双胜泰”的烟袋铺在门前竖立了一个五尺高的木质大烟袋作为幌子,曾经名扬京城。
其实烟袋斜街本身就宛如一只烟袋,细长的街道好似烟袋杆儿,毗邻后海,在地安门以北,鼓楼前脸儿。此街东西南北走向,约有三百米长。在明朝初年,此街叫“打鱼厅东街”。清朝乾隆年间刊刻的《日下旧文考》一书中称之为“鼓楼斜街”。但后来为何取名烟袋斜街了呢?当年住在北城一带的旗人大都有抽烟的嗜好,北京城里的烟叶行业因此而发展起来。抽烟讲究用烟袋,住在斜街上的人家看准了行情一户挨一户地开起了烟袋铺。日子久了,“打鱼厅斜街”和“鼓楼斜街”渐渐听不到了,“烟袋斜街”却是越叫越响。东头入口像烟袋嘴儿,西头入口折向南边,通往银锭桥,看上去活象烟袋锅儿。正是基于这两方面的原因,以“烟袋”命名斜街,真可谓名副其实了。
辛亥革命以后,居住在北京的旗人没有了皇粮,生活陷入窘困,不得不出售家产,许多珍稀古玩流入民间,逐渐在京城形成了很多古玩交易市场,而烟袋斜街就是这些古玩市场之中比较大的一个,当时有说法称“南有琉璃厂,北有烟袋斜街”。最初烟袋斜街的古玩交易仅仅是一些地摊小贩赶在天亮之间自发形成的,因此又叫晓市。晓市没有专门的管理,非常混乱,甚至成为一些不法分子销赃的场所;后来随着烟袋斜街古玩交易的兴盛,产生了一些坐商,在街面上出现了古玩商铺,烟袋斜街的古玩生意逐渐步入正轨。1949年后这条街上的古玩交易渐渐衰败。
在烟袋斜街内曾有龙王庙及广福观等古迹,现在龙王庙已经被拆除,广福观保存尚完好,但已经变成民居兼酒吧。随着什刹海地区管理委员会对整个什刹海地区商业开发计划的推进,有关部门对烟袋斜街进行了改造,同时在胡同里陆续出现了很多以外国游客为主要目标客户的民族工艺品商店和各色酒吧,各式各样光怪陆离颇具“文化气息”的装饰改变着烟袋斜街这条古老的胡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