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饮食调料和配菜,虽然我们对它极为熟悉,但若要追究其来源,辣椒可不是“中国籍”的哦!
北京人爱吃辣,颇有口碑。据统计,北京人目前一天要吃掉650吨辣椒,平均每个成年人超过了一两,而快餐店辣汉堡的销量,更是不辣汉堡的3.5倍。然而,历史上著名的食辣区中,北京却不在其列,老北京美食中,除了辣菜之外,绝大多数口味平淡,不禁令人好奇:北京人何时喜欢上辣椒了呢?
辣椒是明末传入中国的,明代海外贸易发达,最典型的例证是以白银为货币,中国本土基本不产银,银通过海外贸易获得。据统计,当时美洲殖民者掠夺的白银,四分之三输入了中国。与白银一起到来的,还有玉米、红薯、花生等美洲作物,而辣椒在其中并不显眼。
辣椒刚到中国时被当成观赏植物,因来自海外,故称为海椒,又叫番椒。此前中国人食辣,是花椒、芥末和茱萸汁,这个茱萸和“遍插茱萸少一人”不是一回事,是食茱萸,明代人们把它的果实捣汁,加上石灰食用。
辣椒传入中国有三条途径,一是经朝鲜入东北,一是从江浙沿长江入内地,一是从荷兰到台湾。东北、台湾当时地广人稀,对中原影响较少,唯江浙这一路后来传到江西、湖南、湖北、四川、广西和广东。其实江浙人对辣椒并不认可,比如江苏省直到民国时才开始种辣椒。
清初北京周边已有种植辣椒的记载,当时船民用它驱寒,携种北上,使它得到推广。辣椒的突出优势是成本低、易种植,特别适合制作泡菜。过去北方冬季蔬菜少,辣椒成了必不可少的口味。此外,它能御寒,得到冬季相对寒冷地区人们的普遍欢迎。
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老北京对辣椒却不太接受。古人认为饮食清淡才能养生,刺激性食物对身体有害。清代北京菜以淮阳菜、鲁菜为正宗,到京城的官员、商人和举子多来自江南富庶区,注重餐饮仪态,将吃辣看成是不文明、粗鲁的表现,他们是当时风尚的标杆,故老北京人对食辣颇有蔑视。此外,辣椒伤眼,老北京城风沙大,眼疾多,客观上也抑制了辣椒的传播。
虽然辣椒在民间受欢迎,但在正式场合基本看不到它的影子,故传统北京菜中辣味甚少。北京人大规模食辣,还是解放后形成的习惯。一是外来人口多了,很多人来自嗜辣地区;二是生活节奏加快,辣椒给人带来的刺激比较直接,适合快餐;三是主流意见提倡吃辣,认为它强身健体,嗜辣者甚至被认为更革命、更豪爽。种种原因重叠,自然移风易俗。
在今天,我国辣椒产量已占世界的46%,八大菜系完全成了辣椒的天下,辣椒在提味的同时,也取缔了中国菜的丰富性,一个辣味,掩盖了不同口味间的差别,甚至如今连烤鸭都加辣椒,实在让人哭笑不得。
本文资料主要引自《北京志·人民生活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