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达铺,一块平和、塌实安稳的大西部陇南山区腹地的一个小镇。沉静得几乎要让深秋的阳光停止了流动,没有多少纷纷扰扰的脚步踏响细碎石子的山路和风中摇动的树木,花朵从黎明开始摇起一直摇到了黄昏,秋收的农人收割忙碌,偶尔弯腰拣拾遗漏在地上的大豆、荞麦、土豆,土地在激奋里翻滚,颗颗果实圆润丰满。它平静的几乎默默无闻,直到1935年9月,这个沉睡已久的小镇才在一个阳光透明的黄昏破土而出。
历史长河中,有这样一些转折。或许瞬间发生,但却决定了接下来的历史发展走向。
因为历史的驻足,也把自己的名字,璀璨耀眼地定格在转折上。
1935年至1936年,红一、二、四方面军两次经过这里,整编部队,补足给养。根据当地邮政代办所获得的《大公报》上的消息,毛泽东同志以“一张报纸定乾坤”,发出了长征中最明确最坚定的目标:到陕北去!
哈达铺,成了红军长征的“加油站”,成了决定红军长征命运的重要决策地。
红军曾经离开哈达铺,但红军一直没有走远。红军留下的红色足迹,现在已经成了哈达铺最宝贵的资源。
在哈达铺的街道两旁,以“红军”、“长征”命名的店名不时映入眼帘。现存最重要的旅游资源为哈达铺红军长征旧址,座落在由382家店铺组成的一条长约1200多米的街道上,这是红军在长征途中走过的最长、保留当年原貌最完整的一条街。由毛泽东、张闻天住过的“义和昌”药铺,红一方面军司令部及周恩来住过的小院“同善社”,一方面军团以上干部会议会址“关帝庙”,二方面军总指挥部及贺龙、任弼时住过的“张家大院”,原哈达铺“邮政代办所”五处旧址组成,另有“哈达铺苏维埃政府”、“苏维埃哈达铺游击队司令部”两处遗址。看着这些,仿佛又让我们回到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在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一张张记载历史的资料图片、一件件见证惨烈战斗的文物,吸引着游客纷纷驻足、沉思。纪念馆门前,一拔拔来自陇南、定西等地的党员正在重温入党誓词……
看书是无法深刻体会到红军长征的精粹所在的。走在通往哈达铺的路上,红军长征不畏险阻的英雄气概仿佛召唤着你,使你的满腔热血亢奋起来,迫使你跑步向“黎明火种”、“告别苏区”、“艰难历程”大型石雕奔去;你会被那些逢山开路,勇往直前,山间小憩,相互搀扶的红军精神深深打动,由然而生对幸福生活的珍惜。
哈达铺,没有硝烟弥漫,不像赤水河、娄山关、大渡河,她给红军的是温暖胸怀。她尽显陇原的淳朴,洗去红军战士的一路征尘,把腊子口鏖战的倦怠,翻越岷山的困顿转为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