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把农历九月初九(阴历)定为“重阳节”绝非偶然,原因之一:九月初九恰好农闲;原因之二:这时的天气不冷不热,秋高气爽,趁着农闲,邀约亲朋好友一起登高秋游,岂不悠哉美哉!重阳节作为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体现着中国人对时节恰到好处的把握,对人与人美好人际关系的追求,以及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和谐观念。
九月初九农正闲
阴历九月,对于以农为本的中国古代社会来说,是一年之中最重要的月份。九月意味着付出变成回报,意味着汗水化为果实,意味着来年的希望,意味着周而复始的循环。盼在九月,忙在九月,收获在九月。
丰收之余人们不忘感谢祖辈的庇护、感谢上苍的风调雨顺,祭天祭祖是少不了的。
据《吕氏春秋·季秋纪》载:“(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表明在春秋时期,人们在九月丰收之时祭飨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在一些少数民族,秋收祭祀的习俗仍然被保留下来。
农民的主要劳动是耕田种地,我们来一一分析主要农作物:小麦,包括春小麦和冬小麦,春小麦春后播种,八九月收获;冬小麦,九十月播种,次年四五月收获;
水稻,早稻是春种夏收,晚稻是夏种秋收;大豆,是春种秋收;花生,一般也是春种秋收。
大部分农作物都是春种秋收,而冬天播种的土豆、大白菜、萝卜等,对于农历九月初九来说,播种时间还过早。
重阳九月九正好处在农闲之际,瓜果稻麦都已成熟,等待收获,而离种植冬季作物又隔有一段时间,把重阳节定于此时,也充显国人“务实”之性格。
秋高气爽好登高
九为阳数,又为至大之数,注重“阴阳”之说的中国人必定会在农历九月上大做文章。属大陆性季风气候中国的九月,刚刚告别了炎暑,硕果满枝、田野金黄,气温基本维持在10—22℃之间,正所谓“秋高气爽”。
我国民俗上有巳“踏青”,重阳“辞青”之说,“辞青”的主要方式是结伴秋游,而秋游的首选当然是登高。“登高”和“登山”的概念不同,后者有征服之意味,而在中国人与自然相处的哲学里,是不存在“征服”这一概念的。“登高”的目的是凭吊,是寄托,是放空,是展望,因为我们相信,在远隔万里的另一个高处,我们思念的亲人也同样在高处思念着我们,这从王维的《九月九忆山东兄弟》中“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可以得到充分的诠释;登高的目的是“欲求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人自我升华的一个过程。
作为“80”后,我是没有过过重阳节的,这个传统节日似乎是刻在我们的文化基因里,很多人选择的是把它放在文化的橱窗里,以好在国际友人前吹嘘自己文化的丰富多彩,或是聊以自慰,就像当一个花瓶去展示一样。面对多元文化的冲击,更多人选择的是去遗忘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