郯城挂门笺又称挂门前、门吊子,是一种节庆日挂在门楣上的民间剪纸艺术。郯城挂门笺有着悠久的民族传统和浓郁的地方特色,其形状如小幡,纹饰如人胜。古人有用幡胜表达意愿的习惯。南宋开始人们在节日把幡胜悬于门前,作为新年吉兆。清代除夕贴挂钱与现在的门笺相似。从幡胜到门笺,从丝织品到五色纸,走过了1000多年的漫长道路。门笺主要在春节和喜庆时张贴,一门是五张,结构为黄金律似的长方形,由膛子(中心花纹),边框(上、左、右)和穗子(俗称牙子)三部分组成。门笺的膛子可分为两大类,一类膛子由花、鸟、龙、凤、鹿等纹样组成;再一类,门笺由图案衬托着吉祥的文字组成。如“万象(春)更新”,“欢度(福)新春”“吉庆(福)有余”等。
由于门笺悬挂在门楣下,要承受一定套拉,因此门笺和边框、穗子之间必须像网络样紧密相连。再加上构思巧妙,衔接自然,就使得门笺形成了富于线条韵律装饰特点的艺术风格。
门笺全部采用凿刻方法产生,风格各异,或精细、或古朴、均以挖补套色镶嵌而成。
套色门笺,俗称换膛子,是把五色纸刻制的门笺图案拆开,重新搭配组合而成,这种套色门笺,统一中富有变化,使得门笺这一形式更加秀丽多姿。
在制作流程上,采用先在纸上凿成图或字,然后将这些图或字相互搭配,从两面粘连成一体,组成一幅色彩艳丽的图画。每门五幅为一套,每幅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外框,多用纸面亮丽鲜艳的广檀纸,第二部分是图案,图案的内容多为西瓜、石榴、梅花、宫灯、喜鹊等,也有一些人物图案,如关张赵马黄“五虎上将图”,唐僧、悟空、巴戒、沙僧、白龙马“五位神仙图”,还有一些象征吉祥如意之类的图案;第三部分是文字,在每幅画的正中心,一般是五个字组成一句吉祥话,如“寿比南山松”“江山美如画”。
门笺的图案花纹和色彩多以谐音、象征、、寓意等手法,表达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审美情趣,如“蝴蝶戏牡丹”、“双喜临门”、“连年有余”、“四季平安”等,它富丽而不失朴实,鲜艳而不媚俗,统一中而富于变化。
近年来,单张单幅大规格的门笺作为家庭内的装饰画已逐渐成为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