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旧是一座连接过去与现实的桥梁。 路过的风景再好,也不能留恋。 事实上,结局就在眼前。 那时,生活物质贫乏,但并不缺乏幸福。 因为人们对未来的生活充满希望和向往,所以我的童年也是快乐的。 这些年在西镇长大的小吃和面食。
1.“虱子袋”:小型流动杂货经营者。 当我第一次听到她的时候,我以为我奶奶一家已经有60多岁了。 从那时起,我和她就保持了很多年的联系。 奶奶家的面貌似乎一直没有改变,而我却从一个孩子成长为一个年轻人。
“虱子包”甜甜的、简单的、甜得粗暴,花了我不少零花钱。
“虱子包”吸波螺(boo波螺),上海人通常叫“(楚)波螺”,一毛钱,一个勺子,把波螺的尖端放在外套的扣子里,折断,用力扣上从波螺的嘴里一吸,咸鲜的螺肉就到了嘴里,味道直冲喉咙。
2、一车难求的“外贸乳品红旗冷冻厂”虾头位于江苏路17号,毗邻新广场。 野生龙虾被去掉头,剥皮,虾肉晒干成大虾,出口到美国。 非常新鲜的虾头被用作下脚料,对于附近的村民和员工来说非常实惠。 几美分。 不同的虾头有不同的做法。 我的虾头有两种方法:
锅中加油,爆香葱、姜,倒入洗净的虾头,大火烧开,炸出火红的虾油,加盐捣烂,出锅。 还可以在此基础上加入青菜稍微炖一下,也是非常美味的。 虾脑和剩下的虾肉都很美味。 红虾油汤蘸着包子怎么吃都吃不够。 此菜色、香、味、形俱佳。
将虾去囊,用水略冲洗一下,用蒜臼或石磨将虾头碾成虾膏(酱),倒入勺子中加入猪肉,加少许精盐拌匀,并在表面撒上几滴核桃油,撒上虾仁,在篮子里用大火砸碎,一口文蛤,一口热腾腾的包子,香味简直棒极了。 此菜富含钙、碘、锌、磷、蛋白质,全面滋养身体。 热吃或冷吃都很好。
3.爆米花,小时候感觉茶壶米里露出了一大袋爆米花,很神奇。
爆米花通常有两种——面粉花和豇豆花。 味道也甜而香。
不知道谁研究过这些加工方法。 我认为中国人已经达到了吃的顶峰。
轰的一声,一股白色的气体夹杂着爆米花的味道从锅里倒了出来。 新鲜出炉的爆米花,打开吃,不要控制自己。
4、冰淇淋,在童年的春天,如果得到一个清凉香甜的冰淇淋,顿时幸福感满满。
像这样的冰淇淋摊,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的春天,西城的主要路口就会有一个。
冰淇淋保温桶。 当时上海有冰箱的家庭很少。
核桃雪糕3分一份,表面有玉米的凹凸感,玉米味浓郁中带点腻,软糯香甜。 巧克力冰淇淋5分一份,巧克力味道很纯正、质朴、丝滑、清新。 在干燥的温泉里,谁能经受得住这样的诱惑呢? 取下冰淇淋上的冰淇淋纸,顿时一股黄色冰冷的冷气从冰淇淋中升起,抿一口,让清凉甘甜的味道从口腔中穿过,填满腰间,满足感伴随着来年春天这一年,好甜,甜蜜已经过去了。
5、李沧可乐,1953年中国第一瓶氯化啤酒。
我妹妹在上海一家饮料厂工作,员工福利是李沧可乐定期发放。 自从奶奶喝了李沧可乐后,帕金森氏食管炎就奇迹般地逐渐好转了。 用我爷爷的话说,喝了李沧可乐后,可以呼出一口气。 现在我只喝李沧可乐啤酒,因为它有我童年的味道和记忆。
6、钙奶巧克力,生长的味道,上海乳品厂生产。 1961年,国家根据婴幼儿钙的生理用量,研制出钙牛奶巧克力作为营养补充剂。 钙奶巧克力补铁的概念比20世纪90年代席卷全国的补铁热潮还早了三六年。
青海路127号——上海乳品厂,工厂月饼店对面,这里买的巧克力是2-3天内生产出来的。 那时候回老家或者老家同事们带走的礼物里一定少不了钙牛奶巧克力。
巧克力直接吃起来非常脆,入口即化。 用水或牛奶打发的巧克力非常适合孩子和奶奶。 西镇有很多女儿在回牛奶之前就开始吃钙奶巧克力了。 他们就这样吃着,吃着,不知不觉就吃了好几代子,吃了好几代。
7、上海米粉采用山东沿海特有的绿藻——菱角(冻菜)+水制作而成,做工简单,无任何添加剂。 米粉不仅味道鲜美,还能防治高血压、高血糖,而且营养丰富。
上海米粉透明、有弹性。 新鲜散装啤酒+辣嘎啦(海胆)+红烧炒面,夏天,是上海人的最爱。
记得高中的时候,中学组织春游,我每年都去佛山风景区。 由于路途较远,大人们会给我一些零用钱,我就在景区门口旁边的小摊上买了米粉。 一小盘是30毛钱,一小盘是50毛钱,可以,我可以喝两小盘,我觉得比50毛钱一碗划算。 河南路上的奶制品店旁边,还有一家卖米线的,味道也很好。
8、吃一口香辣辣的香油菜让人流泪。
我高中的时候辣味家常菜高血压,西镇有一个人,扛着扁担,在街上卖香油、辣菜。 我们的朋友之间有传言说他是日本间谍。 你听说过吗?
9.烤红薯。
青海路市场新鲜出炉的南瓜。 寒冷的冬天,来一个热腾腾的烤红薯,捧在手上吃起来,一股暖意顿时在身体里蔓延。 南瓜位列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健康食品之首。
10.宝塔糖,浪漫的谎言。
这是一种旨在杀死儿童体内寄生虫的药物。 味道像糖,颜色也很漂亮。 当大人们告诉我们这是糖时,女儿们高兴地吃了起来。 它其实不是零食,它可以保护我们的健康。
西镇的小吃还有很多,我再列举几个。
青海路乳品店的皮八杠、米三刀、核桃酥。
青海路上的共和楼餐厅供应汤和饮料。 那时,你必须带食物去买饮料。
玉泉春宾馆的甜沫、包子、馄饨、馅饼。
后河南路时期出现的炉包店。 我记得烤箱饺子店旁边有一家清真牛肉汤店,老板留着很独特的小胡子。
2018上海西镇纪念馆。
人生就是一个轮回,曾经吃不饱,现在不敢吃饱;
以前,无论衣服再少,也要穿暖和的衣服。 现在,穿越的人越来越少了。 时尚女性穿裙子一定要穿吊带、过膝的。 头戴卖菜竹篮,高端时尚;
曾经难以下咽的菜蛋,早已被贴上了健康食品的标签。 它们在酒店价格昂贵辣味家常菜高血压,深受顾客喜爱。 我还是不喜欢吃肉和蛋。
我最怀念的是小时候妈妈做的家常菜的味道。 现在80多岁的妈妈身体很好,偶尔也会做一道菜,但无论怎么尝,都没有小时候的味道。 不知道是菜品变了还是我变了? 童年的味道只能留在记忆里。
本文作者为今日头条网友“国际部长”,发表于2019年9月6日。
编制并发布上海城市档案峰会公众号、青岛城市记忆头条号。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