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核心业务被砍,每日优鲜内部进行了一场大调整,“命悬一线”。据报道,公司600多名员工将被清退处理,他们没有获得赔偿,社保公积金仅缴纳至当月。北京、上海、天津、廊坊四城近300个前置仓全部作退租处理。
目前,每日优鲜仅保留三块业务,包括次日达、优鲜菜场和零售云业务,但这三项业务的收入,在去年三季度总营收中占比不足5%。
倘若每日优鲜找不到“接盘侠”或解决不了资金链难题的话,它的倒下会对生鲜电商行业上下游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让烧钱的资本打法更没信心了。当年怀抱着前置仓理想进军生鲜电商的玩家也难“独善其身”。这也将是继生鲜B2C商场模式、社区团购模式“团灭”后,前置仓模式“最后的倔强”。
回顾2017年,每日优鲜刚完成C+轮融资,宣布要实现“千品千仓”,同时还开发了办公室无人货架项目“便利购”
与此同时,每日优鲜多次推出产品5折、周三半价日,甚至还有满90-100元的活动。
疯狂扩张、添加产品、不停打折,意味着每日优鲜依赖于大量资本注入。
然而生鲜电商的重点在于生鲜供应链,不在于电商模式。每日生鲜在用互联网的流量思维,规模效益来做生鲜电商,认为只要肯烧钱做营销、规模,就能把亏损覆盖掉。但生鲜产品采购、库存、损耗、履约有极大不确定性。这门偏线下实体店的生意,在成本上比传统电商要高太多。
到了2021年,每日优鲜虽成为生鲜电商第一股,但这成为它的顶峰时期。此后,便是下坡路的开始。
根据财报显示,每日优鲜2021年前三个季度的净亏损分别为6.1亿、14.33亿和9.74亿元人民币,2021年前三季度累计亏损30.17亿元。
截至2021年9月30日,公司拥有现金及现金等价物21.72亿元,经营活动现金净额6.69亿元。截至2020年末和截至2021年第三季度末,公司的资产负债率达142%和86.4%。
“变天”后,“烧钱”续命更难持续
此次每日优鲜遭重创,大家反而更关注不断烧钱的叮咚买菜、盒马、美团优选等品牌,是否能持续营业。
其中,同样采用前置仓模式的叮咚买菜,在2019年到2021年,亏损从18.73亿元升至64.3亿,三年累计亏损114.8亿。而亏损的主要原因是履约费用过高。
2019年至2021年,叮咚买菜的履约费用分别为19.37亿元、40.44亿元、72.78亿元,虽增速放缓,但仍占营收的35%以上。
履约费用主要由城市仓至前置仓配送费、前置仓租金、最后一公里配送费三部分构成。叮咚买菜试图通过规模、订单量来降低每个环节的费用。比如疫情期间,叮咚买菜需求量大幅提升,其履约费用和净亏损率皆有收窄。
2022年年初,疫情反复,上海封控。叮咚在2022年第一季度的履约费用占营收比例,从去年同期的39.0%降低到了27.3%,净亏损率大幅收窄至7.8%。
叮咚买菜已经极力将履约、营销、人力等成本控制下来。但是,今年从5月底至今,叮咚买菜已陆续裁撤广东中山、珠海,安徽宣城、滁州以及河北唐山等地服务。叮咚买菜平台上显示经营的城市只有27个,较其鼎盛时期减少约10个城市。
与绞尽脑汁降本增效的叮咚买菜相似的是,新零售业态的盒马。两者都在尝试摆脱“烧钱”思路。盒马曾在2018年尝试过前置仓模式,只是盒马掌门人侯毅得出结论称 " 前置仓模式不是未来生鲜电商的终极业态 ",并直言前置仓是个伪命题,因为不可能盈利。
所以,盒马转身全力推进相比大店成本更低、开店更快的盒马小店,盒马mini店,盒马邻里等新零售业态。在种种计划“扑街”后,盒马又以盒马奥莱店探索下沉市场,与河马会员店形成“组合拳”,加强线下布局。但盒马鲜生门店共享供应链,店铺下沉,价格却不比普通超市,成为盒马屡次下沉失败的关键原因。
并且,已脱离阿里庇护的盒马,无法像以往一般“有恃无恐”地用亏损换市场的收益。其APP在2022年6月月均DAU仅为343万,不及疫情前水准。增长见顶的同时,盒马邻里还开始陆续撤城,内部也有裁员疑云。
让外界对这位自负盈亏的生鲜电商品牌感到不再明朗。可以看出,独立运营的盒马,承压之下,还需探索“不烧钱”的盈利模式。
除了以叮咚买菜为主的前置仓生鲜电商,以盒马为主的店仓一体电商,还有以社区团购为主的美团优选、多多买菜。而以社区团购模式为主的玩家,或许比前两者更谙熟烧钱的流量玩法。只是连年亏损、不见盈利的现实让大厂有些“超负荷”。
现在,资本不再疯狂加码生鲜电商。品牌们就无法烧钱,只得远离价格战,深耕供应链以开源节流。但之前烧钱的恶果已呈现出来。此次每日优鲜“暴雷”后,其他品牌的供应商必然会把账期缩短,加快资金回笼。谁能在上下游供应商中话语权更多,那谁就能加速平台盈利。
“算法”故事的破灭
还在“牌桌”上的生鲜电商公司,似乎已经没什么“新故事”来吸引资本增加筹码。
以上就是小编的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