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们初来咋到,就沉醉于宜兴的江南美景,在参观善权寺的遗址之前,当然要先说说善权寺的地理环境,看看这所当年的宝刹究竟“风水”如何。
善权寺位于宜兴,而宜兴古称荆邑,春秋时属吴。前221年(秦始皇二十六年)建县,改荆邑为阳羡县。303-310年(西晋太安二年至永嘉四年),朝廷为表彰周玘(周处长子)三兴义兵平乱之功,设置义兴郡,属扬州。589年(隋开皇九年),改称义兴县,属常州。976年(宋太平兴国元年),为避赵光义讳,改为宜兴县,属常州。
宜兴有山、有水、有平原,有“三山、二水、五分田”之称。全市地势南高北低。南部为丘陵山区,北部为平原区;东部为太湖渎区,西部为低洼圩区。宜兴山地属于天目山余脉,拥有江苏苏南最高的三座山峰,其中茗岭葡萄岭海拔611.5米,为江苏第二峰。宜兴市境内河流密布、纵横交叉,灌溉、运输方便。有河道215条,总长1058公里,总面积19.49万亩。其中主干河14条,5公里以上的68条。荡20多个,水域面积73.43亩。
如今善权寺虽只剩下残砖断瓦,但寺周围名胜古迹很多。寺侧有“英台阁”、“钟鼓楼”、“涌金亭”、“喜雨亭”、“龙眼亭”、“圆通阁”、“碧鲜庵”碑、“李司空山房”等。“江南多古刹,善卷号最胜”(明王鳌《善权寺古今文录序》)。齐、梁陶弘景评价善卷奇景为“欲界仙都”。唐李蠙称颂为“万古灵迹”。唐张祜《游善权寺》诗云:“碧山南一寺,最胜是仙源;峻坂依岩壁,清流注洞门;金函崇宝藏,玉柱閟灵根;寄谢香林客,高踪不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