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校点击关注
每个快乐的妈妈
都在《母亲大学》中找到了力量
1.杨绛
杨绛,1911年7月17日生于北京,江苏无锡。作为我国著名的作家、戏剧家、翻译家,杨绛曾被钱钟书评价为“贤妻良女”。93岁发表散文散文《我们三个》,风靡海内外,再版超过100万册;96岁出版哲学散文集《走到生命的边缘》。102岁出版《杨绛文集》8卷250万字。
锻炼:她习惯于早上散步。以前她出门一天要走7000步,现在在室内可以走三四千步。她还坚持练健身气功《八段锦》。八段锦是古人发明的一种保健方法。通过形体动作和调息,可以活络经络,打通气血。生命在于运动,流水不腐烂,门铰不蛀。杨绛深知运动的重要性,但觉得运动的负荷量和运动量一定要适合每个年龄段,既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适”为宜。
饮食:杨绛平时注意饮食均衡,荤素搭配,浓淡搭配,以素食为主,很少吃油腻的水煮食物。做饭力求清淡,少油、少盐、少糖,每餐不宜过饱。有一次,她的血脂有点低,就托人买了一根大棒骨,砸碎煮汤,然后用黑木耳熬汤,每天一小碗黑木耳。90后,杨绛还能弯下腰,双手着地,这对很多老人来说都不容易。
心态:心理健康也很重要。中医理论中有“忧郁成病,郁闷伤身”的说法。90年代,白发男送黑发,女儿离开阳江。之后,丈夫钱钟书去世,老人十分悲痛。但杨先生感情内敛,讲究哀悼,经常通过锻炼身体和写字画画来转移注意力,恢复平静的心境。她曾说过:该放的一定要放。活着的人应该向前看,过好每一天,不能总是回头看,被悲伤牵着鼻子走,否则会伤害身体健康。
2.周有光
周有光(1906年1月13日-2017年1月14日),原名周耀平,江苏常州人,中国著名语言学家。早年攻读经济学养生之道,1955年调往北京,加入国文改革委员会,专门从事语言研究。周有光的语言研究中心是汉语的现代化。他对汉语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作了全面、科学的阐释。被誉为“汉语拼音之父”。
饮食结构:少肉多菜。周说,他“不能吃很多荤菜,不吃油炸肉,主要吃鸡蛋、蔬菜、牛奶、豆腐四种,但牛奶和鸡蛋都不能吃,一天一个鸡蛋。” 在日常饮食中少吃肉,多吃蔬菜对健康的好处应该大于风险。从理论上讲,几乎没有肉类特有的营养元素。大豆的蛋白质含量几乎是牛肉的两倍;毛豆的蛋白质含量与猪肉基本相同;虾、鸡、鸭、牛肉、猪肉和羊肉。从实践角度来看,包括周有光在内的一大批长寿者在分享长寿经验时都提到了“多吃素”。因此,“少肉多菜”
不吃补品:周有光的态度是敬而远之。“我们很少吃补品,别人送的补品我也不吃。以前在银行里,很多人请客吃不下饭,山珍海味会吃坏人的,而且盲目吃东西可不好。” 进入21世纪,“以食代药”逐渐成为一种时尚。所谓“药膳”、“药补不如食补”、“食之病反”等等。 .,充斥着网络和各种社交平台,很多食物具有药用价值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我们不能盲目跟风,不要乱问,乱补。
坚持用脑:正所谓“多用脑,不老”。思维活动可以增强人的体质和活力。即使是年轻时不善于思考的人,如果能在60岁后让思维活跃起来,也会受益匪浅。学点知识,想点问题,你的身体可能会比那些总是不愿意的人更好动脑筋。思维活动可以延缓大脑神经细胞的衰老过程,使老年人保持良好的思维和推理能力,减少各种疾病的发生,客观上有助于延年益寿。
周有光的儿子周小平这样评价父亲:“他读了很多锻炼大脑的书。他说整天无所事事,脑袋不动,没有追求,什么都不去想,脑子会老化得很快。老得快有健康的身体有什么用?”周有光说了,他也做到了。在逐渐脱离专业研究后,他依然坚持看历史文化类书籍,每天都看《参考消息》那天,美国和香港的朋友经常给他寄英文杂志。看了很多东西,后来写了文章。”周还关注着外在的东西。
积极情绪:积极情绪可以使人健康长寿。现代医学研究证明,乐观的情绪不仅可以使人的血压保持稳定,还有助于提高免疫力,抵抗各种致病因素。相反,负面情绪会极大地损害我们的健康。那么在调节情绪方面我们可以从周有光身上学到什么呢?
首先是不要生气。经常怒火伤肝肺,易引起色斑,加速脑细胞老化,诱发胃溃疡。总之,生气是有害无益的。现在有很多人受不了批评,一戳痛处就发火。周有光如何面对批评?据其子周小平回忆,“他(周有光)喜欢看别人的批评,特别看重真正好的批评,比如梁文道的批评,他认为是很严肃的批评。有人说,周有光是既得利益集团的一员。,我们一听不是很高兴,都说叫他们来看我们家,这是什么既得利益集团成员。连保姆都生气了,可是爸爸也不生气。他给我看了哪些地方被批评的很厉害 好吧。老爸仔细看了很多这个人骂他的文章,在他的批评上打了很多记号……他不生气那些乱七八糟的脏话,他只是喜欢看他的脏话,有太多很多人夸他不看,骂他就得看。
三、巴金
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原名李耀堂,生于四川成都,祖籍浙江嘉兴。中国作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他是中国著名的世纪老人。
养精:《寿食保元》指出“人破阳过早,则伤精”。他“为写作,免终生奔波”,直到40岁才结婚。晚婚存精,是“养生者务实而精”的关键。此外,他一生从未染上烟酒瘾,从源头上阻断了某种病根,呵护着自己健康的身体。
一期:他说:“个人的命运应该与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1937年,日军入侵“八月十三日”,上海海军和市民奋起反抗,他在《自由与幸福》一文中高呼:“枪声唤回我们的勇气、信心和热情。是的,侵略者必败灭亡。“人之命在于气”,这种浩然之气直接产生并拥有雄浑雄浑的正气。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他毅然前往志愿军防空洞,成为“总队一员”,及时送回数十份优秀的野战通讯。出版了《生活在英雄之中》等6部专集。他还说:“生命的意义在于给予和给予”。在担任文化出版社总编辑期间,他志愿编辑了大量中外名著;同时编辑出版了陆剑波、李琳等十多部名不见经传的优秀处女作。热烈支持田涛、曲阜、郑依依等素不相识的作家。这种“正气在心”的火热热情,怎能没有“正气在心”的强大免疫力
以神:性格温和,不急不躁。他最大的爱好是读书。在《文学与我》中,他说:“如果能读懂古今中外的作品,心中就会有很多‘遗憾’。” 如《古文观志》,他能背诵200多篇。如此积极吸取人类知识的精华,自然有高瞻远瞩的眼光,不惊宠辱,情操高尚。
他向中国现代文学馆捐赠了500万日元和大量用于出版“福冈亚洲文化特别奖”的珍贵文献。以及灾区一次又一次以希望工程的名义捐助的存款,既是“神明藏在里面”品格的体现,也是一种“心灵的安宁,让你可以长寿”。
养精蓄锐的巴金健康长寿,开创了自己独特的养生之道。
4.苏步青
苏步青(1902.9.23-2003.3.17),浙江温州平阳人,福建泉州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著名数学家、教育家,中国微分学派创始人几何,被誉为“东方璀璨之邦”数学之星、“东方第一几何学家”、“数学之王”。
独特的健身方法:苏步青教授有自己的健身方法,“要想拥有健康的身体,就必须坚持体育锻炼。” 每当有人问苏先生长寿秘诀时,他总是这样说。苏先生在山区长大,走出家门要爬山,要下山。他从小就有一双铁脚。中学时,他喜欢打乒乓球。在日本留学期间,他参加过网球、赛艇、滑冰和越野摩托车等项目。从高中到获得博士学位,体育锻炼从未停止过。
冷水浴:75岁之前,苏步青教授总是选择冷水浴来锻炼身体。他每天早上5:30起床洗手,喝一杯蜂蜜水,然后开始锻炼。无论春夏秋冬,每天都要用冷水洗身。即使在5%的寒冷天气,也应该用冷水淋浴5分钟,然后用毛巾把全身擦红。随着年龄的增长养生之道,他改练了《练功十八法》,走到哪里,就练到哪里。每一个节拍都做的精准,整套做完,有时额头会渗出汗来。苏先生平时喜欢走路,“每天走两公里”是他给自己定下的目标。他总是坚持从家到学校办公室来回走,
饮食规律:苏步青的饮食很有规律。他经常告诫别人,要想身体好,就要注意饮食卫生,不能暴饮暴食。他每天起床后喝一杯蜂蜜水;他总是在早餐后喝绿茶。他认为绿茶具有明目、提神、助消化、利尿等多种功效;苏老还有一句格言:“爱吃的少吃,不爱的少吃”。这些年,苏老养成了看新闻联播,记日记的习惯,从未间断过。他说:“身体也要经常运动,动则灵,不动则迟钝。健脑之道就是多读书、多思考、多思考。”多写点。”
睡前用热水烫脚:苏步青教授还有个好习惯,每晚睡前用热水烫脚,然后按摩头部。“头上有很多穴位,仔细按摩,可以舒筋活骨,助眠。”
宽广的胸怀,平和的心态,规律的生活习惯,坚持不懈的健身锻炼,是苏步青教授长寿的秘诀。
5、宋美龄
宋美龄(1897年3月5日-2003年10月24日),海南文昌人,中国近代杰出的政治家、外交家,中国国民党和中华民国杰出领导人,1943年6月至1949年期间一月,她出任中华民国第一夫人。
美容水果,沐浴花瓣:1965年后,宋美龄从冰箱里拿出她最喜欢的巧克力太妃糖。这时,官邸的医官给她想了一个代替巧克力的权宜之计:多吃水果,补充体内必需的糖分。据悉,宋美龄最喜欢的水果是台南产的西瓜。夏天天气热的时候,几乎每天都会在宋美龄的房间里放一两个大西瓜,以备随时食用。
猕猴桃也是宋美龄身边必备的新鲜水果。她喜欢奇异果,因为这种亚热带水果富含维生素。官邸的大夫曾对她说:“多吃猕猴桃的好处是它的汁液可以美容养颜,让小姐的皮肤永远白皙无皱纹。”
宋美龄在经常吃水果养颜的同时,也喜欢用新鲜的花瓣直接洗脸或沐浴,因为这样可以让沐浴过程中花香弥漫全身。
淡泊名利,一心书画:宋美龄定居美国后坚持绘画。尽管后来腿脚不便,但宋美龄并没有放弃自己的爱好。在她快100岁的时候,握笔的手已经废了。可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她依然坚持用毛笔写下大写字母。现在,人们还能看到宋美龄晚年练毛笔字的字帖。稚嫩的笔触,仿佛是她童年留下的墨迹。然而,这些饱含沧桑的毛笔字,却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宋美龄多年来以书画陶冶情操的顽强毅力。
宋美龄曾对朋友透露:“坚持画画是我的养生之道。因为我希望每一天都能过得充实。我不想孤单地活着,因为我每天都有事要做我很充实。我的生活。”
舒缓按摩,呵护身体:宋美龄始终保持着冰冷的筋骨,肌肤如大理石般光洁。最重要的原因是她坚持每天按摩。每天午睡前或晚上睡觉前,两名护士轮流为她按摩。一般从眼睛、面部,再到胸部、腹部、下肢、脚背、脚底,通过全身按摩促进血液循环。
宋美龄的“天天按摩”是她长寿的重要外因。身体接触可以带来被爱和被照顾的感觉。不同形式的按摩不仅可以缓解压力,使人放松。按摩还有利于循环系统和新陈代谢,使身体排出毒素,减轻肌肉疲劳,缓解压力。慢性疾病引起的疼痛,缓解头痛,改善睡眠,减轻烦躁等。
6.邵逸夫
邵逸夫(1907-2014.1),原名邵仁冷,1907年生于浙江宁波镇海。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名誉主席,邵氏电影公司创办人之一。
工作:邵先生曾说过:只有工作才能长寿。他每晚只睡5个小时,中午睡1个小时,其余时间都在工作。参加每两周举行一次的无线高层会议。除了上班和开会,邵逸夫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看电影看电视。他最喜欢看《憨豆先生》了。
运动:邵逸夫中年开始注重养生。起初,他以炖人参为补药,后来改为每天含一片人参。晚年之后,他不再依赖人参,而是更看重“生命在于运动”。邵先生说:“我走路不需要拐杖,长寿的关键在于锻炼,我每天早上练气功。” 由此可见,练气功也是邵先生长寿的原因之一。
饮食:在饮食方面,邵先生可以说是“无所忌讳”。除了酒,他还能吃牛排、鸡翅等,他遵循的是“营养平衡”。
仁爱:慷慨大方、乐于助人是邵老长寿的另一个原因。多年来,邵逸夫累计向内地捐赠34亿港元,兴建教育医疗项目5229个。他创办的“逸夫奖”基金高达50亿港元。古人云:仁者长寿。一点也不差。
身体健康精通气功:香港很多上了年纪的人都喜欢谈论邵逸夫精通气功的传闻。其旗下多位艺人也曾透露,是他劝他练气功健身,甚至还亲自教王铭权等人。邵逸夫从30多岁开始练过很多气功,拜访过很多大师。70年代,他还参拜了一位气功师。当时学费高达每分钟2000港元!这套功夫,刘大爷苦练。他每天5点开始打坐修行。据说,他终于练到能盘腿而坐,在离地四五寸的地方凌空抽射。听起来像TVB的武侠片。
七、颜继元
严继元,字平,又名素贞老人、老吉、济公、江州散人,1901年生于四川内江。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重庆市国画院名誉院长、原重庆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重庆市国画院副院长等。2011年2月10日晚病逝于110岁。
专心事业:“父亲之所以能长寿,源于他对事业和兴趣的执着!” 他的儿子颜秉昌总结了颜老的长寿之道。果然,在床上休息的时候,严老一直手舞足蹈,想着接下来的工作。他认为,老年人应该“静中有动,随动而静;写字、画画是气功”。这种对书画的专注,是他长寿的精神支柱。
好饮食:严老喜欢吃猪肉,对鸡鸭鱼肉不感兴趣。他几乎每餐都有肉,回锅肉、红烧肉、咖喱鸡。他喜欢吃红烧蹄骨,味道浓郁,不喜清淡;他偏爱西红柿和豆腐,尤其是辣椒更是难得一见。这是它长寿的物质基础。
永远的童心:严先生在一百多岁时笑着说:“我想我也只能算中年了。” 他喜欢看关于动物的电视节目。他还喜欢收藏各种造型优美、质量上乘的小刀。谈起这个爱好,严老笑得像个孩子:“小时候喜欢,一直喜欢到现在,各种刀都收藏。” 直到去世,严老始终保持着一颗童心。其长寿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好习惯:老严一生不抽烟不喝酒。以咖啡代茶,几十年来每天喝一杯,从不喝速溶咖啡。不要熬夜,睡前洗脚。每天早上起床,他都会请保姆帮他梳头,帮他梳洗头。他认为留长头发不容易感冒。穿着从里到外干净整洁的衣服。良好的生活习惯是他们长寿的重要条件。
热爱生活,微笑面对生活:晚年有人问他长寿的秘诀,他总是说:“不不不,我觉得自己像个演员,出了事就演坏角色;别人说你不好,就当坏人吧。如此热爱生活,对生活微笑,怎能不长寿?
8.吴清源
20世纪最著名、最杰出的围棋高手。1914年生于福建,7岁随留学日本的父亲学习围棋,14岁闯荡中国。半个世纪前,吴清源东征扶桑,在日本棋坛“扫千军如扫席”,奠定了15年“天下无敌”的辉煌业绩。就连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川端康成的小说《名人录》也有他的名字。被誉为“昭和棋圣”。
终生追求“中”:吴清源大师认为,围棋是一门艺术,是一种人生哲学。下棋的最终目的是领略圆满的“道”,追求棋艺与人生的共同圆满。他一生的求道精神感染了一代又一代围棋棋手。他认为围棋的理想是“和”,也可以理解为“和”。“中”字被中间的竖线分为左右两部分,分别代表阴阳。以达到阴阳平衡的竖线,形成“中”字。想要达到“中”字境界,绝非易事,需要修心养性。
坚持一颗平常心:在物质享受上,吴清源就像一个从不抽烟不喝酒的好和尚,不打麻将也不打高尔夫球,更别提追红逐绿、赛马赌马、游戏世界了。虽然早已名扬天下,但他既没有积累财富,也没有自己的房产车,只是和妻子平静地生活在东京闹市区的一间普通公寓里。除了读书,围棋是他一生唯一的职业和爱好。吴清源说,每当他痛苦的时候,他都会背诵白居易的诗:蜗牛角上的战斗是什么?随富随贫而快乐,不笑才是白痴。或许是因为深刻理解了这首诗的意思,吴清源能够从容淡定地应对一切。
常开窗御寒:吴清源从小身体就不好,还曾患过肺结核。那个时候肺结核的死亡率很高,但吴清源却能抵抗住病魔。他后来回忆说,可能得益于一个小措施——开窗通风。后来,他坚持每天开窗通风,也习惯了寒冷,才不容易生病。
9.张学良
饮食、豆腐、水煮鱼有很多治疗作用:张学良的身体其实并不好,就像《少帅》中的情节一样,他的母亲在逃亡中生下了他,没有奶水,张学良得以保持年轻靠喝米汤生活。米汤成了张学良的“奶”。在他的军旅生涯和随后的软禁生活中,他从未忘记喝一碗米汤。
中医认为,米汤性味甘平,具有益气、滋阴、润燥的作用。米汤表面漂浮着粘稠的米油,更有营养,还能健脾胃。《本草纲目》记载:“米油,有强发窍之功,人最胖。黑瘦之人食之,百日内变肥白。比熟食更佳。”地以养阴。”
抗日战争时期,张学良被秘密关押在贵州。这时,他开始钓鱼,陪同他的赵四小姐开发了一道特色菜豆腐水煮鱼。据说吃饭时先吃鱼和豆腐,喝完了再泡一大碗酸辣汤米饭。这是张学良这一时期的最爱。《舌尖上的中华》美食顾问二毛所著的《民国食家》一书中,记载了贵州省桐梓县知县赵继恒和张学良一起吃豆腐炖鱼的故事1946年。
中医认为,豆腐益气化中,生津润燥,清热解毒,多吃鱼还有健脾胃的功效。
睡眠养生 花香让人容易入睡:当被很多人问及长寿秘诀时,张学良说是因为“能吃能睡”。张学良保证睡眠质量的经验是,睡觉时身边一定要放一盆兰花。尤其是在台北生活后,张学良临睡前还让赵四女士把兰花带到他的床前。原因是卧室关窗睡觉氧气有限。如果兰花散发出香味,它们可以吸收房间里的坏空气。影响。
花香等芳香疗法属于中医“闻香治病”的外治法范畴。人在睡觉时闻到的香气,经鼻腔、口腔、咽粘膜、皮肤吸收,经肺部气血交换进入体内,起到疏通气血、调理血液循环的作用。闻香气,促进脑细胞新陈代谢,起到治病的作用,达到安神入睡的目的。
理气养生 早起笑半小时:每天早上,只要身体状况允许,张学良都会准时起床去爬山。在半个小时的攀登过程中,他养成了一套“笑养生法”。具体方法是:喝一杯温开水润湿口腔和咽喉。呼出全身浑浊之气后,吸入新鲜空气,微提肛门,对着山笑吼,将全身之气全部呼出。大笑3次后,放松片刻,让整个身心彻底回归宁静。笑要从丹田发出来,然后笑5次左右,直到感觉快要筋疲力尽为止。当你笑的时候,你应该有一种把所有烦恼都“笑”走的感觉。
中医认为,喜能疗悲,又称笑疗,可用于因精神受伤而情绪低落、情绪低落的各种疾病。呼吸和呼气有助于理气和提神。提肛可以固精补肾,壮阳气。
将身心锻炼与运动养生相结合:张学良年轻时在德国学习航空驾驶时爱上了网球。回国时,他带回了一副质量上乘的网球拍。从那以后,球拍就一直伴随着他。除了体育运动,张学良还喜欢脑力运动。下棋作为一项相对静态的体育活动,深受张学良的喜爱。尤其是进入暮年之后,张学良经常邀请棋友下棋,更是一大乐事。即使到了晚年,张学良站不起来,走不了路,坐在轮椅上,他还是会去海边散步。每天锻炼 30 分钟的老年人更长寿;
音乐保健 爱听戏、爱唱歌:张学良堪称“超级京剧迷”。早年,他经常观看梅兰芳等名家的戏剧,并邀请他们到家里做客,并结为好友。晚年,他特别喜欢听李维康的戏。1996年6月,中国京剧院著名老演员余魁智带领京剧艺术大师马连良和著名旦角演员马小曼的女儿来到夏威夷,并献上了一场特别的演出。送给张学良将军的生日礼物——让他一生活一次。最爽快的剧瘾。听了京剧名角的演唱后,张学良忍不住唱起了京剧传统戏曲的选段《
爱好:养生赏兰 1959年春,张学良定居台北。新房四周绿意盎然,幽静典雅,还有一大片空地可以养花。他开辟了两个兰园,一个是外国兰花,一个是中国兰花。从播种到浇水,从施肥到防治病虫害,一切亲力亲为。他说:“兰花为君子花中,其香淡淡,容貌亦清雅,故以为兰之境界甚远。” 他把养兰当成一种享受。养兰赏花,不仅赏心悦目,还能陶冶情操,让人心平气和、心旷神怡。还有种花、培土、浇水的工作,动盆可以舒筋活骨,锻炼身体。这真的很有趣而且无穷无尽。
情感养生与夫妻恩爱:张学良健康长寿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应该归功于赵四小姐几十年的悉心陪伴和无微不至的呵护。93岁时,张学良写下了一首诙谐的诗:“自古好色英雄多,但好色英雄不全;我虽不是英雄,但我只是好色英雄。” 当赵四小姐停止呼吸一个小时后,张学良仍握着她逐渐冰冷僵硬的手,不肯离去。一年后,他也随赵四离开,并与赵四合葬,可见两人感情深厚。
10.陈立夫
陈立夫是20世纪中国的重要人物之一。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政治上度过。国民政府迁台后,他移居美国,致力于中国文化的研究,推动了中医药的发展和国际认可。2001年,陈立夫去世,享年101岁。
不发脾气:遇到困难,往往只怪自己,不怪别人,所以不会发脾气,更不会和别人发生冲突。我担任江校长的机要秘书时才27岁。我一个人在江府工作,终日忙碌,没有同事,更没有可以发脾气的人。后来,科长兼任书记处长,也从没发过脾气。我29岁任中央秘书长,32岁任组织部长,以下都是我前任留下的人。我礼貌地对待他们,他们也恭敬地对待我。我从来没有发过脾气。
修身在动,养心在静。为了加强新陈代谢的功能,我每天5:30开始做全身按摩运动。至今已近半个世纪。在上海上中学的时候,我喜欢参加各种球类运动,不是为了赢,而是为了感动。所以,越老越老。于每天三餐后在护士的陪同下步行,每次约500至600步,已坚持20年。
禹素来不善政事,因争权夺利,使出种种卑鄙手段。如果不是被蒋公志逼着留了下来,他早就在中兴煤矿公司做采矿工程师了。修心在静,首先是淡泊明朗。于诚没有仕途之志,尔虞我诈,他也从不想看。
饮食有节制,起居有规律。我们家不富裕也不贫穷。因为1911年辛亥革命时二叔在上海起义,我们家不再贫穷了。但不久他反元称帝,又遭迫害,返贫归来。我能坚持学业,多亏了在银行工作的三叔帮助我取得了成功。因此,日常生活中的饮食和时间都有节制。两者都可以通过坚持来实现。古人云“早起三日一业”。70岁以后,每天早上6点30分到7点30分练字,吃药煮一杯燕窝。
多吃水果和蔬菜,少吃肉。穷而能食不厌者,因上辈兄弟友善,不离不弃,一日三餐可免。我的祖母是一名素食主义者,全家每天买菜的花费只有十分之三美元。两素两荤,我家女人多半是吃素的,自然适合,我也无所谓,其实很符合养生之道。可我吃鱼头、鸡头、鸭头的时候,大家都让我一个人吃,说:我让你吃,你好好学习,考试第一。
食前煮熟,饮前水煮。生吃牛肉、海鲜等已成为人类的普遍习惯。他们认为它很好吃,不管其他的。还有人认为癌症越来越普遍,原因可能就在于此。古人云“病从口入”。于毅在菲律宾召开的世界医学大会上发表文章。论文的题目是“癌症成因的新理论”。可惜世界医学家不重视。相信这个命题会是未来癌症治疗的方向。于始终坚持“物熟食,水开饮”的原则,从不破例。
头要凉,脚要热。美国一位老人活了120岁。他去世后,出版了一篇关于长寿的手稿。读之有所感悟,一页写着两句:“Keep your head cold and your feet warm”。这与中国老人睡前用热水洗脚,非极冷天不戴帽子的道理是一样的。我相信它的道理并保持这个习惯。
知足常乐,无须则安。古人云:登天难,求人更难。所以,自强不息,自强不息,好学好教,总是最好的,不要事事求人。即无须求人,故曰“淡泊清志”。如果你寻求帮助,成功或失败的力量在于他人,而不在于你自己。求助往往让人不安,受制于人不能称之为自主。要想心安,就要从知足开始。
减俗求和:我为国家和社会服务75年,认识的人很多。如果不在礼仪方面约束自己,终日忙忙碌碌,身体健康也会受到影响。
从陈立夫题词“复兴中华文化我是怎样活到100岁”生日那天起,他只做以下几件事:1、不剪彩;2.未见证结婚的;3. 不在婚礼、寿宴上讲话;4. 不要为年幼的死者遮盖党旗;5、不担任丧葬委员会主席;6、生日宴会上不要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