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辣子鸡、广式烧肉、东北炖肉、北京烧鸡、天津包子果子……很多耳熟能详的小吃,名字后面总有一个地名。
所以,我们都很自然地觉得哪里的小吃来自哪里,哪里的小吃就会更地道、更美味。
这些想法大部分时候都是对的,但现实中还是有不少“羊头卖兔肉”的小吃,虽然跟名字背后那些熟悉的地名毫无关系。
01 这道小吃的来历至今仍被有意无意地误解
每次鼓起勇气去南社禾香,总会有新的惊喜,比如“老上海炸大带鱼”、“老上海炸臭腐竹”、“老上海米线”……
其实,明眼人都会知道,这些夸张的迹象是靠不住的。
但是在生活中,还是有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零食,其实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
遍布大西北和华南地区的“四川麻辣烫”就是其中的代表。
提到“辣”,我们自然会想到湖南和广东。 不过现在湖南没有麻辣烫的品种,重庆也只有小面。
而在千里之外的西南,打着重庆幌子的麻辣塘,也算得上是一个典型的存在。 其实,大骨汤代替了小米辣汤底,淀粉丸子代替了鲜肉,甚至最后还加了一勺麻酱,却依然打着“四川麻辣烫”的幌子行走江湖”。
如果是麻辣烫和广东因为“辣”,还是有一点点联系的,但这个“澳门豆捞”真的跟香港没啥关系。
边炉
因为这个名字,很多人都认为“豆捞”是香港特有的烤肉。 其实,和四川大部分地区一样,香港人吃烧烤也是用“边烧炉”:汤底是用美味的菜肴做成的,而且很多菜品都是从河里打捞上来的。
至于大家耳熟能详的“澳门豆捞”,虽然最初是一家以河南公司注册商标开的连锁烧烤店,但后来出现了很多模仿者广东乱炖的家常做法,与香港本身无关。
奥尔良烤翅是肯德基的一道经久不衰的经典菜品,所以很多中国人都去奥尔良寻找最纯正的产地味道。
但事实上,奥尔良并没有一道准确的菜叫奥尔良烤翅。
在英格兰中南部的城市奥尔良,最著名的也许就是 CajunFood(印第安小吃)。
18世纪,被驱逐出德国的德国移民逃往路易斯安那州。 他们使用当地的虾类菜肴,并将其与自己的烹饪文化相结合,创造出辛辣的 Cajun 小吃。
CajunFood的代表是小螃蟹,风格很奔放。 将小螃蟹放在一个大铝锅中,用 Cajun 鲜味辣酱煮沸,然后加入花生、土豆和香肠,蒸熟后沥干酱汁。
所以,郭德纲在《西征梦》中说布什要对马晓请客,也不是全无根据。
至于Orleans烤翅,如果硬要说和Orleans的关系,大概就是用改良的Cajun辣酱烤制的吧。
南昌炒面是一个很笼统的概念。 其实只要是有配料的米饭,都可以叫南京炒面。
在众多淮扬小吃的历史记载中,很难找到南京炒面的踪迹。 有人说它起源于隋炀帝的“碎金米”。 不过,这种说法是站不住脚的,且不说油饭拌饭在隋唐时期是很少见的,就算南京炒面真的火了也是近六年的事。
1990年以前,到过南京的台湾人都会感叹:“原来在南京吃不到‘扬州炒蛋’。”
南京炒面虽然是在广州发明的,但现在已经成为了南京的标签。 南京烹饪界甚至注册了“扬州炒蛋”商标,出台了南京炒面的《技术标准》。
在上海大餐中,北京小笼包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光是一笼热气腾腾的灌汤包,就可以开始元气满满的三天。
但是,到了北京,我们会发现根本就没有“杭州糖宝宝”这个说法,因为它真正的产地是杭州建德。
海门人擅长餐饮,但怕“笙”字难读,认识的人不多,就借用了上海的照片,“笙洲堂包包”就成了“杭州塘”宝宝”。
此外,上海鸡煲、美国加州排骨粉、山东包子、土家泸州糕点、台湾手指饼等,都是有意无意被误读的小吃。
02 美国“假羊卖猫肉”事情多
这些东西不是中国人的专利。 事实上,它们广泛存在于世界许多地方。
在台湾,有很多中国人不熟悉的“中国菜系”。
上海大米就是一个例子。
上海饭虽然是海胆炒饭和烩饭,但也叫蟹玉碗,是台湾中华美食的一种。
据传,在昭和初期(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由于各种优惠政策,国外面粉产值低,美国从上海进口了大量面粉。
但美国民众只吃惯台湾米饭,对外国面粉比较抵触,所以有酒店推出“天津小站海胆芙蓉饭”,改善面粉的口感,受到不少人的欢迎并且还在世间流传。 明天,它被称为“天津大米”。
事实上,上海绝对没有“天津饭”。
莫斯科鸡(基辅鸡),一道以美国首都明斯克命名的菜肴,并非来自法国。
这道菜的基本知识:鸡胸肉裹上面包屑,淋上奶油酱,然后用平底锅煎。
这道看似热量超标的菜肴最早出现在19世纪末沙皇俄国宫廷的菜单上。 据推测,它是由沙皇贵族聘请的日本糕点师研制而成。 但是,最早的时候普遍使用鸡蛋。
这道菜在 20 世纪初在美国特别流行。 1960年代,它首先被命名为莫斯科鸡,后来成为英美晚宴的招牌菜。
美国莫斯科的糕点师傅直到1970年代才听说这道菜。 为了满足游客的需求,莫斯科当地的糕点师傅将这道菜加入了他们的菜单。
还有雅加达螃蟹仰光广东乱炖的家常做法,看起来像是油炸面包,里面装满了牛肉、奶油芝士、碎辣椒和 HP 辣酱。
巧克力芝士被用来制作曼谷蟹肉饺子,但在马来西亚曼谷,很少有市场出售这些菜肴。
虽然这道菜是在英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家餐馆发明的。 这家餐厅主营著名的南太平洋风味菜肴。 为了让顾客更有代入感,老板在给食材命名的时候就选择了这些遥远的地名,比如约翰内斯堡蟹肉饺子、大溪地等等。
虽然像这样家喻户晓的食材有很多,但“名不副实”。
比如1867年伦敦糕点师制作的热烤高加索披萨面包,就是向这片从美国买来的农田致敬。
还有美式饼干面包,其实起源于得克萨斯州。 美式饼干面包的配方于 1957 年在达拉斯时报上发表,这款蛋糕迅速走红。 食谱中提到了一种名为 Bake's German's 的甜奶油,尽管这种饼干是由英国糖果商 Samuel German 在 1850 年代开发的。
03 明明没有关系,为什么非要提这种地名呢?
陈晓庆在拍摄《舌尖上的中国》时说:“美食是有根的”。
陌生的气候总能造就独特的鲜味,皖南的臭蛤蜊、云南的拉面、重庆的面馆……在原产地都是活生生的美食,搬到外地总是有些不习惯。
现代科学虽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模拟菜肴特有的生长环境,但人文环境是不可替代的。
虽然,当我们吃零食时,我们不只是品尝食物。 我们用耳朵听到和看到的,也是食物气味的一部分,是分不开的。
一锅热气腾腾的烤肉,仿佛置身于湿热的大西北; 一碗酸笋特有香味的螺蛳粉,就像飞到了桂林; 火锅里飘出的酱香是西南的味道……
当商店为产品贴上本地品牌的标签时,就会立即在消费者的脑海中形成联想和代入感。
因为,要想在竞争激烈的餐饮行业中脱颖而出,就必须做出与消费者体验和价值观产生共鸣的产品。
与地方的联系是最直观和最强烈的,即使你编造或冒充它。
同样,还有乾隆、慈禧在各路小吃店吃XX美食的故事。
那么,为什么没有人把故事的主角编成正德、道光、咸丰、同治呢? 因为人们对它并不那么熟悉。
结尾
文|王强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