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记得吗?在《黄帝内经》第二课《整体养生观》中,我在介绍“天人合一”时曾提到“四时养生”一词,说明了养生的重要性。 “顺其自然”。在本课中,我们将详细讨论这个主题。
四时养生可以说是《黄帝内经》养生保健的核心。书中说“四时阴阳,万物之根本”。 “智者养生,必须顺应四时,适应寒暑”。作为自然世界的一员,我们必须适应并采取适当的保健方法,才能实现健康长寿。 “诞生、生长、采集、储存”生命发展的根本规律也隐藏在这里。相应的四个季节可以概括为“春生、夏生、秋收、冬藏”。第二课提到的“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可以说是四时养生的核心思想和基本原则。不过,之前我并没有细说。本课我们将对应四个季节,分别讲每个季节。如何保持健康!
先从“春生”说起
《黄帝内经》云:“立春三月,万物昌盛。 夜眠早起,行于庭院,春气乃养生之道,反则伤肝。” ”。春天万物萌芽,正是生命活力旺盛的时节。 ,你应该顺着这个新能量,晚睡早起,多出去散步,尽量放松自己,晒太阳补充阳气。如果违背了规律,就会损害肝脏。因此,春季也是肝病最容易发生的季节。家人要记住一句口头禅:“春天养生”养生养肝阳。
这并不难做到。首先,作息规律,多运动。大家都知道晚上11点到凌晨3点是养肝的好时间,运动可以帮助气血畅通,还可以保护肝脏;第二,调节饮食,管住嘴。养肝补阳,可以多吃维生素含量高的食物和水果。那些喜欢吃辛辣、油腻、生冷食物的家庭成员,吸取这个教训以后就应该克制了。毕竟,为了满足口腹之欲而伤肝,实在不划算!
夏天来了,“夏畅”养生恰逢其时
《黄帝内经》云:“夏三月,万物盛开,晚睡早起,不厌日光,不怒发泄。养夏气则逆之。” “夏季万物生长茂盛,阳气比春季更盛。夏季养生要晚睡早起。保持平和的心态,不要总是生气,多运动,多出汗,让体内的阳气流通顺畅,否则对心脏不好。
《黄帝内经》云:“心主夏季,苦而缓。欲食酸食,则速吸收;欲软食,则速食咸食,使其软化。”因此,夏季可以适当吃一些酸、咸的食物来保持健康,因为夏季容易出汗。如果心气不足,黑梅等酸味食物可以补气,而咸味食物从中医角度来说可以通过补肾来调心火。不过夏天喜欢吃冰棍、吹空调的家人要小心了。冷气过多会损伤阳气。夏天需要补充阳气,所以冷饮、空调虽好,但也别贪凉!
概括起来,有一句口头禅:“夏常”养生、护心、避寒。
秋天到了
《黄帝内经》云:“秋三月,天气急,地气明亮,早睡早起,秋气平和。修养秋气的方法是:以免伤害肺部。”秋天,万物丰收,天气转凉,阳气初生。如果身体虚弱,这个时候就应该早睡早起黄帝内经四季养生法,尽量让自己保持冷静,否则很容易伤肺。因此,肺部不好的家人秋季要特别注意。肺气不足,容易引发上呼吸道感染或哮喘等疾病。
《黄帝内经》也给出了饮食建议:“涩肺,以酸补辛,泻之”。因此,在饮食方面,也可以吃一些滋阴的酸味食物。还可以多吃些滋阴润肺的食物,如百合、梨、大枣等,少吃助阳生火的辛辣食物。
另外,你有没有发现,秋天很容易让人感到忧郁?俗话说:“秋去愁去人心”。但中医认为“悲伤伤肺”,所以秋季保持乐观、舒畅的心情很重要。如何保养呢?比如,通过秋游活动,几个朋友可以在重阳节期间一起登高望远。他们会感到神清气爽,忧虑一扫而光。
因此,“秋收”是养生、健肺、安心的关键。
最后,我们来说说“冬储”养生应注意的一些要点。
《黄帝内经》云:“冬三月,勿扰阳气,早睡晚起,必待日光除寒,温润肌肤而不漏气。”使气被夺走,冬气乃滋养藏之道,逆则伤肾。此时天气寒冷,阳气衰弱。适合早睡晚起。注意保暖,不要让阳气通过皮肤外泄,否则容易损伤肾脏。冬天肯定有一些家人为了美观,穿得很单薄吧? 《黄帝内经》告诉我们,美容“冻”人,伤身伤肾!
有家人问,前三个季节我们都提倡早起,为什么冬天却让我们变得懒惰、晚起呢?主要原因是冬天晚上很冷,所以早点睡觉可以保护体内的阳气不被破坏。冬季,太阳升起较晚,太阳升起后起床,可以避免夜晚挥之不去的寒冷,同时也可以以阳补阳。不仅如此,冬天我们容易发胖,这也是身体储存阳气和能量的原因。
有家人表示,以前都说“秋冬养阴”,现在只讲养阳。这是矛盾吗?并不真地。中医有句话:“阳离不开阴”,阴阳就像一对夫唱妇随的夫妻。阳生则阴生,反之亦然。冬天,阳气失去活力,变得“内敛”,阴气被隐藏。这个时候就需要滋阴补肾。
《黄帝内经》云:“欲强肾者,速食苦食以强肾”。也就是说,冬季可以多吃一些苦味食物,比如猪肝、生菜等,以增强肾脏功能。同时,还应注意热量的补充,多吃羊肉、黄豆等肉豆类,可以补充蛋白质、维生素和无机盐,给肾脏补水,达到“冬储”养生,补肾滋阴。 。
综上所述,只要记住以下四个季节的养生秘诀即可:
“春”养生,养肝补阳,“夏常”养生,护心避寒;
“秋收”养生,强肺安心,“冬储”养生,补肾滋阴。
其实,保持身体健康很简单。只要顺应季节变化,调节好身体,自然就会健康百病百病。
这就是今天的全部内容黄帝内经四季养生法,在下一节中,我们将继续最后一课“饮食之道”。家人下次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