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街景
在我的印象中,古城南京就像是一本古旧、再版多次、不断增加内容、丰富厚重的历史书。而那一排排绿色的梧桐树,就像一行行绿色的诗。南京的古与新、人与事、情与景,都在这绿色的诗行中生动、鲜亮起来。
我喜爱南京这座城市,原因之一就是喜欢满街高大壮硕、葱郁如盖的梧桐树。梧桐树,是南京城市的标志,也是我对这座城市的精神寄托。
南京梧桐树,有和这座城市一样厚重的历史:1925年,孙中山先生在北京逝世,根据其生前遗愿,将安葬南京钟山(紫金山)。此后开始筹建中山陵,并在城内进行了一些临时性的规划。1928年,为迎接孙中山先生的灵柩从北京运抵南京,国民政府辟建了中山大道(以下关码头为起点,经中山北路、中山路、中山东路到中山门道路的统称)和陵园路,并在两旁栽种了2万棵二球悬铃木,南京人俗称其为“法国梧桐”。一棵棵高大挺拔的梧桐树,见证了南京这座城市的历史沧桑,经历过凄风苦雨,呈现出顽强的生命力量。
1949年后,新修的长江路、山西路、太平南路、中华路等次干道,又陆续栽种不少法国梧桐树。到上世纪60年代,南京城内的法国梧桐树有20万棵。南京市老城区20条主要街道,其中16条以法国梧桐作为行道树。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这些树已长成参天大树,气势磅礴,相邻的两排梧桐顶端连接起来,形成拱廊,密不透风。就是下很大的暴雨,水也不会滴到行人身上。虽然南京有“火炉”之称,但人们走在街上几乎不用打伞,“就像一个大森林”。但自上世纪90年代起,由于市政建设,南京市内的梧桐树或遭砍伐或被移走,其中种植于民国时期的2万棵梧桐树,只剩下了3000棵左右。
在江南生活的20多年来,我曾在不同的季节,多次去过南京,领略过梧桐树的不同景象:初春,爆出黄色的嫩芽,继而抽叶,枝条上布满嫩绿的叶子;暮春,枝叶摇曳,叶翠枝青;初夏,先是长出许多黄毛,微风吹来,漫天飞舞,随后,绽开淡紫色、白色的喇叭形花朵,散发淡淡的香味,一团团、一簇簇,在褐色的枝桠间尽情舒展,热烈而奔放,饱满而浓郁;盛夏,梧桐树健壮蓬勃,绿荫葱葱的枝叶伸出臂膀,搭成一道绿色的拱廊,遮蔽骄阳,为路人挡住阳光,洒向大地一片绿荫、一片清凉;秋天,梧桐树叶满树斑驳,黄叶辞枝,铺成金光闪闪的地毯;冬日,粗悍的枝干,树瘤累累,风中挺立……
据说,梧桐树比一般树木吸收二氧化碳的能量大许多,且还能释放更多的氧气,故而夏天早晨给街道带来一种清爽,傍晚给城市送来一片清凉。同时,梧桐树还是城市空气的“吸尘器”。“Y”字状的梧桐树,成为南京诗意而温情的风景线,活动而生态的人文景观。梧桐树婆娑树影下,一个个动感的片段,一幅幅美丽的画面,一行行绿色的诗篇。梧桐树陪伴一代又一代南京人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春夏秋冬,是南京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美好记忆。
今年春天,南京地铁3号线、10号线建设计划移植行道树,其中约有200棵树龄较大的法国梧桐。法国梧桐树将要为地铁让道的消息,牵动着、刺痛了南京市民的心,南京市民自发地在树干上系上绿丝带,通过各种途径呼吁和建议,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热议。
每一棵树都是有根基的,树之根扎在土里,而南京梧桐树之根深埋在南京人心里。当历史积淀与城市建设有所抵触时,南京人对梧桐树热爱的表达,理性而充满文化气质。目前,南京市政府通过优化建设方案,让不少大树免遭移植。南京正在寻找既尊重城市文化,又顾及城市发展的两全之策。
茂密高大的法国梧桐树,是南京这座古老而现代的城市的形象符号,是南京无形的物质和精神资产,它承载着历史、人文和情感内涵,它带给人们心灵温润的滋养,是永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