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

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
抖音

快手
快手

微博
微博

刘禹锡思想略评

文档

刘禹锡思想略评

唐至清代的文人学者,一般都是把刘禹锡作为文学家来评论。近代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家、理论家章太炎,在谈到刘禹锡时,也只说唐代持理之文,独刘柳论天为胜,(卞孝萱、吴汝煜著《刘禹锡传》,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38页)并未涉及他的哲学思想。五四以来有关中国哲学史或思想史的著作,很少有提到刘、柳的。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逐渐改变。历史地看,刘禹锡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是占有重要地位的。他的《天论》,在荀况明天人之分、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基础上,提出了天人交相胜、人诚务胜乎天的新见解。乘气而化
推荐度:
导读唐至清代的文人学者,一般都是把刘禹锡作为文学家来评论。近代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家、理论家章太炎,在谈到刘禹锡时,也只说唐代持理之文,独刘柳论天为胜,(卞孝萱、吴汝煜著《刘禹锡传》,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38页)并未涉及他的哲学思想。五四以来有关中国哲学史或思想史的著作,很少有提到刘、柳的。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逐渐改变。历史地看,刘禹锡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是占有重要地位的。他的《天论》,在荀况明天人之分、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基础上,提出了天人交相胜、人诚务胜乎天的新见解。乘气而化

唐至清代的文人学者,一般都是把刘禹锡作为文学家来评论。近代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家、理论家章太炎,在谈到刘禹锡时,也只说唐代“持理”之文,“独刘柳论天为胜”,(卞孝萱、吴汝煜著《刘禹锡传》,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38页)并未涉及他的哲学思想。“五四”以来有关中国哲学史或思想史的著作,很少有提到刘、柳的。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逐渐改变。历史地看,刘禹锡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是占有重要地位的。他的《天论》,在荀况“明天人之分”、“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基础上,提出了“天人交相胜”、“人诚务胜乎天”的新见解。他继承王充的气一元论唯物主义,阐述了万物“乘气而化”,“以不息为体,以日新为道”的思想。关于万物不能“逃乎数”“越乎势”,“数”和“势”都是“附乎物而生”的看法,则反映出,在客观事物的规律性和必然性问题上,他比前人有较深刻的认识,克服了王充、范缜偶然遭遇论的局限。他对“空”、“无”的唯物主义解释,更是中国唯物主义思想发展史上的重要贡献。在天命论根源的分析,和关于人的特点的认识上,也比前人胜过一筹。列宁说:“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根据这个原则来评价刘禹锡,应当说,他对发展中国古代唯物主义是作出了重要贡献的,在一些问题上超过了荀况、王充和范缜。评价刘禹锡的哲学思想,不能不涉及他对佛教的态度。对佛教,刘禹锡的思想是矛盾的。他没有明言反佛,但从自发的唯物主义观点出发,他批评了佛教理论中,有关本体论的错误观点。他不赞成佛教“解空而离相,著空而嫉有”,说“不因相何以示觉,不由有何以悟无?”(《牛头山第一祖融大师新塔记》)对佛教宣扬的“三世”说,他也持否定态度。他说:“时而言,有初中后之分。日而言,有昨今明之称,身而言,有幼壮艾之期。乃至一聲款,一弹指,中际皆具,何必求三生以异身耶?”(《送鸿举师游江南序》,三生即三世)在刘禹锡看来,“三世”是虚无飘渺的东西,不值得追求。另一方面,刘禹锡又讲了不少赞美佛教和佛徒的话,就其内容说,主要是性善、因果报应等思想,如“佛以大悲救诸苦,广启因业”(《哀州萍乡县杨歧山故广禅师碑》),“高揭慧火,巧熔恶见。广疏便门,旁束邪径。”(《赠别君素上人并引》)这些无疑都是错误的。刘禹锡在谈到儒学和佛教的社会作用时说过,“儒以中道御群生”,“佛以大悲救诸苦”,其“成味也同德”,“致远也同功”;佛教是“阴助教化”,“革盗心于暝昧之间,泯爱缘于生死之际……生死之外,别有陶冶,刑政不及,曲为调柔。”(《袁州萍乡县杨歧山故广禅师碑》)这是说,佛教在维护和巩固封建统治方面,有特殊的作用。刘禹锡事佛、佞佛正是地主阶级政治上的需要,在他思想中的反映。同时,刘禹锡接近的是佛教中的禅宗南宗,这派佛徒引儒入佛,改造佛教理论,主张人人都有成佛的本性,使之适应庶族地主,反对门阀世族特权的要求。这些大约就是刘禹锡事佛、佞佛的政治原因。刘禹锡怀才自恃,但一生仕途坎坷,屡受打击。地主阶级的社会地位,又使他看不到别的出路。于是他转向佛教寻找精神寄托,消磨意志。他自述接近佛教的原因说,“世间忧喜虽无定,释氏消磨尽有因。”(《秋斋独坐寄乐天兼呈吴方之大夫》)但是,我们却不能因此,就否认刘禹锡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地位,因为他确实在中国哲学思想里增添了一些新的内容。

文档

刘禹锡思想略评

唐至清代的文人学者,一般都是把刘禹锡作为文学家来评论。近代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家、理论家章太炎,在谈到刘禹锡时,也只说唐代持理之文,独刘柳论天为胜,(卞孝萱、吴汝煜著《刘禹锡传》,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38页)并未涉及他的哲学思想。五四以来有关中国哲学史或思想史的著作,很少有提到刘、柳的。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逐渐改变。历史地看,刘禹锡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是占有重要地位的。他的《天论》,在荀况明天人之分、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基础上,提出了天人交相胜、人诚务胜乎天的新见解。乘气而化
推荐度:
为你推荐
资讯专栏
热门视频
相关推荐
柳宗元的“统合儒释”思想 柳宗元思想及代表作 鉴真东渡中不为人知的细节 隋唐为何能回归统一 “价格”是怎么来的 智顗小传 唐代诗人的怪癖 新儒家的先驱是韩愈 柳宗元政治思想初探 峨眉山与佛教 世界文化宝库明珠“布达拉宫” 纪晓岚的阅微草堂 京族民居“栏栅屋” 藏传佛教寺院“天堂寺” 泰山与齐鲁文化的象征 彝族特色古民居屋“土掌房” 高密计划花50万整修莫言故居 陕西潼关 德阳文庙的清代道光格局 台儿庄古城重建高标准 古代科考中的作弊与反作弊 慧能学说的渊源和特点 诗圣杜甫的一生是怎样的 王羲之不为人知的一面 梁武帝的三教同源论 何晏简介及其核心观点 阮籍的豪杰之志 魏晋玄学的创始人王弼 魏晋南北朝的社会状况与哲学思想 魏晋玄学的主要论题 玄学跳出传统的思维方式 董仲舒论德刑关系 刘歆与古文经学的兴起 辕黄之争 两汉时期的占星术 汉初的诸子百家 佛教如何在中国立足 郡县制与中国历史 董仲舒论社会安定则注重“调均” 王充思想的局限性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