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指公元220年曹丕代汉、至公元589年杨坚灭陈,这为期三百六十九年的历史阶段。这个时期,是封建国家长期分裂、门阀地主阶级加强统治、科学技术也有了新的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哲学上玄学与反玄学,及有神论与无神论之争,反映了这一时代的思想上的特点。
在中国的历史上,魏晋南北朝是十分混乱、黑暗的时期。政治上东汉豪强地主发展起来的门阀士族地主阶级实行专政统治,统治者占有大量土地,拥有大批奴婢、 佃客、家丁等,享有免税、免役等特权,而且腐化堕落、争权夺利、互相残杀,使社会经常处在分裂变乱中,农民起义和民族战争不断,人口伤亡,物质和精神文化 均受破坏,尤其中原地区更加惨重。在北方,曹魏、西晋初年及后来鲜卑拓跋魏统一时期,结束了中国自董卓之乱以后,长达九十年的分裂割据的混战局面。经济上 实行了屯田、占田、均田政策,晋武帝司马炎在位二十六年中重视增加中原的人口,用行政办法将大量流动人口安置到土地上去进行生产,并注意开垦荒地、兴修水 利。这些都对恢复和发展生产起了积极的作用。这一时期中国在物质、精神发展上并没有完全停滞。江南还有二三百年的偏安时期,农业、蚕丝业有了进一步发展, 成为中原之后全国的富庶地区。
同时,这一时期的科技有了新的发展,三国时张仲景的《伤寒论》,建立了阴阳表里的辨症说;王淑和的《脉经》,对生理、病理和疾病的关系作了系统的说明;刘徽发明了重差术,对数学和测量学作出了重要贡献;南北朝时祖冲之对圆周率的计算,达到了当时世界最精密的水平;北魏时贾思勰系统总结了中国农业生产经验,著有《齐民要术》;钱乐之制了著录世界上最早最多星球仪的铜浑象。这些也都推动了哲学思想的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哲学思想的特点之一是:玄学的兴起。所谓玄学,其广义泛指一切抽象的理论,也称“形而上学”,即研究超经验东西的学说;其狭义就指魏晋玄学。“玄”指虚无玄远、高深莫测,它起源于《老子》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魏晋玄学是对汉代经学的扬弃。东汉王朝被推翻后,传统儒学威严扫地,魏晋统治者试图以老庄解释儒经,把《老子》、《庄子》、《周易》三本书抬 出来,以“玄谈”为其腐朽的生活方式辩护,魏晋玄学便应运而生,并且迅速发展。第一阶段是以著名的玄学首领人物何晏、王弼的“贵无论”,开创了“正始玄 风”、“天下万物皆以‘无’为本”的玄学。第二阶段是以乐广、裴頠对“以无为本”进行了修正,提出了“崇有”论的玄学。第三阶段是以郭象《庄子注》中的 “独化”论,综合了“贵无”和“崇有”的主张,把玄学推向了顶峰,为门阀士族垄断政权提供了理论支柱。
玄学与反玄学之争除有无之辨外,还有言意之辨。玄学家们利用认识过程的复杂性,片面夸大言意的差异和矛盾,以论证其虚无本体论,欧阳建则以“言不尽意”论戳穿了虚无本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