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大量养生养生在线视频混入各大短视频平台,深受中老年人群欢迎。 记者调查发现,养生直播和短视频鱼龙混杂。 有的直播看似讲保健,实则在卖保健品; 他们以卖课为目的,自称是西医世家的大师。
王金辉顽疾1直播间图解“白大褂”多半不为人知
“我是三级门诊的主任医师”、“我是中华西医协会权威专家”、“我是世代行医的老西医”……直播间的名字很多,都感觉像是医学界的权威专家,真的是这样吗? 记者调查大量养生直播发现,一些穿着“白大褂”在屏幕前大声说话的“大师”、“神医”在直播间外摘下口罩和伪装,没有人知道他们的真实身份。
模糊身份,不向观众公开自己的工作单位、研究领域,甚至姓氏,是这类“神医”常用的手段。 记者发现,一个号称“都市健康”的百万粉丝账号几乎每天都会发布一段医生分享生育知识的短视频。 简介里写着:弱精与不育令人迷惑,听听名医怎么说。 既然标榜“名医”,自然要让观众了解“名医”的背景。 但在“城市健康”上分享健康知识的医生均未注明姓名、诊所和职位。 这种“名医”的出现方式千奇百怪。 有的戴着口罩,自称擅长治疗弱精症和不育症。 字幕上写着观众可以叫她“董爸爸”; 有的用小道具刻意遮挡背面的工牌,模糊身份的形式可谓五花八门,煞费苦心。
另一部分现象是广告标示不显眼。 记者注意到一段“78岁保健师针灸教学——独门针法,点对点治病”的短视频。 “医学”大师有着神秘的外表。 乍一看,他像是一位行医多年的老西医。 但视频中并没有关于他的详细介绍,也没有注明他来自哪家诊所,也没有行医资格证。 然后发了一个针灸课程广告的链接养生保健,只有一个小标题表明是广告。
顽疾2《健康科普》铺垫目的是带货
邀请一名医生打扮的主播,打着普及健康知识的幌子,在直播中讲讲如何养生,等直播快结束的时候,开始卖翡翠床、膏药、按摩仪,或者祖传的“灵丹妙药” ”。 说是健康知识普及,其实是直播,收割“智商税”的行为也比比皆是。 这种直播往往是利用一些热爱养生、贪图利益的人的弱点,想方设法推销保健品,让一些不明真相的听众上当受骗。
“在家暖肚子,击退大肥肉”“亲爱的,每天睡前一定要保养好自己的手臂,这样才能睡得更舒服。” 堪称中国中级养生师的女主播大谈在家怎么养生怎么调理饮食,怎么调理气血,各种西医专业术语放在一起,说的云里雾里,不时有与观众的问答互动。 但听着,记者越发觉得,“保健师”口中说得头头是道的保健知识,显然更像是一则广告。 狐疑地,她继续指出艾灸养生的重要性。 果然,“保健师”在直播后半段话锋一转,拿出了产品。 “全身都可以用,艾灸可以消除一切烦恼。” “普通款一套89,升级款359”,“保健师”语速很快,催促观众赶快下单。 记者注意到,部分听众在上述“养生知识”的铺垫下选择了不知情的点餐,并在聊天栏中回复主播。
顽疾3的狂轰滥炸依旧不减
“万能保健方,万千珍藏”,“只吃,三天瘦六斤”,“按摩一下,等于年轻十岁”,“症结都在生殖器上”。 ..使用“当然”、“只要”、“所有”等具有非常积极意义的词句,通常最能刺激观众的眼球。 在夸张、煽情和好奇的驱使下,一些听众被这些标题所诱惑,纷纷点开视频看片尾。 这时,受众就掉进了营销号的圈套,用高点击率抢高流量,赚黑心钱。 记者调查发现,此类视频在网络平台上依然屡见不鲜。
每晚5点30分,《古筝健身》直播准时开始。 记者注意到,就在刚刚6时许,直播间的点赞数已经达到8万,火爆无比。
这位戴着眼镜、身穿旗袍的主播端坐在屏幕前,身旁挂着巨大的广告牌,“古法三通健身”——让女性保持青春、强壮、富有。 主播在聊着怎么补血补妆,用着极具挑衅的语气,将直播间的观众连成一片。 他只示范了抚鼻、拉耳、右手按舌头上侧,堪称自家独创偏方的“道家美容美容术”,以及润肺祛痰的功效。化妆很明显。 3个小时的直播接近尾声时,主播会带领观众闭目打坐,“坚持一个月,你会变得更年轻、更快乐、更富有。” 主播在最后指出养生保健,学会“健身古法三通”,受益终生。
记者浏览了“古三通健身”之前发布的直播短视频,如《价值百万的吞牙法》、《学会这法,胜过一年吃蛇肉》、《健康三秘诀》关键,专家不会告诉你的秘密”等耸人听闻的标题充斥着整个屏幕,点开之后,内容无非就是宣传自己的“健身古法三通”,或者告诉观众放松心情,早睡早起,注意饮食等众所周知的养生常识。
常问问题
医疗健康领域的自媒体必须取得相关资质
健康直播、短视频自媒体合法吗? 通过保健视频直播订购假冒伪劣保健品如何维权? 维权途径有哪些? 记者采访了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伟,为消费者出谋划策。
自媒体直播合法吗?
朱伟:根据最新修订的《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和《互联网用户账号信息管理规定》,涉及司法、医疗等四大领域内容的自媒体和公众号、教育、经济等方面必须获取相关信息。 资格。 比如自媒体宣传草药养生知识,如果没有相应资质,根本就不合法。
其次,我国《广告法》明确规定,医疗保健产品不得富于代言人,宣传过程中不得描述、夸大其功效和功效。 如果是医疗器械,或者一些具有保健功能的乳制品,必须要有国家乳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保健乳制品标识——“蓝领巾”才可以推广。 没有“蓝领巾”,产品就不能做广告,做广告又会涉嫌违规。
据报道,许多所谓的健康促进产品尚未通过认证。 根据《食品安全法》,未经批准擅自销售食品属于违法行为。 比如白桦根,不说效果,能不能当成乳制品卖? 它的产地在哪里? 是否经过乳品安全部门检查? 《电子商务法》和《食品安全法》都有具体规定,店铺不能因为认为可以卖就卖。 食品级产品和包装有特殊要求,无相关资质的,不得销售二次加工乳制品。
消费者观看保健视频直播后订购假冒伪劣保健品,消费者该如何维权?
朱伟:维权要看欺骗的类型。 例如,如果您购买了假冒产品——“用羊头卖猫肉”就是欺诈行为。 根据《食品安全法》的规定,虚假宣传诈骗可以向生产者、销售者索要价格的十倍。 金子; 如果销售的保健品有毒有害,也会涉及民事犯罪。 对于经营者的欺诈行为,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为“退一赔三”,即赔偿数额减至消费者购买商品价格的三倍或接受服务的成本。 不足500元的,赔偿500元。
维权途径有哪些?
朱伟:一方面,消费者可以向主播所在的网络短视频平台进行投诉; 另一方面,消费者也可以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举报,如奶监局或当地消费者商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