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冬季养生知识 老年人冬季养生对人体有很好的作用。 对于老年人来说,冬季养生尤为重要。 冬季天气寒冷干燥,是疾病多发的季节。 因此,对老年人要多加关爱,尤其要做好保健措施,让老年人平安过冬。 老年人在冬季一定要注意衣食住行各个方面。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冬季是万物采集的季节。 人们要注意保暖御寒,养阴护阳。 由于老年人自律神经功能和体温调节功能下降,基础代谢率低,防寒能力特别差。 因此,老年人冬季应多加注意,预防疾病,注意自我保健。 1、增强抗寒能力 老年人要有适应寒冷的能力。 坚持每天用冷水洗脸、洗脸、洗脚; 老年人血液循环不好。 如果室温过低,老人的手脚容易冻伤。 如果室温过高,室内外温差过大,就会感冒。 如果经常在户外散步,晨练要避免“寒邪”。 最好不要早起锻炼,建议每天9-10点钟出来锻炼,这时候阳光稍高,温度也比较暖和。 这样,不仅增强了抗寒能力,而且有助于预防各种慢性疾病,如各种哮喘和阳光。 早睡可以滋养身体的阳气,保暖; 晚起补乳气,日出而作,避严寒求暖。 现代医学也认为,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要注意防寒。 如冠心病的病因,寒冷易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塞。
穿着温暖、宽松、柔软。 足部保暖,睡前用温水洗脚,足底搓揉100-200次,可以补肾健脑。 总之,冬季宜补养身体,强肾助阴,顺应自然。 御寒养身。 2、调理冬季饮食 青少年冬季饮食的原则是:辩证饮食,适当饮食,少咸多苦。 老年人在进行食疗或进补时,要注意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辩证膳食。 一般来说,平时怕冷的老年人宜吃温性或热性食物,如生姜、羊肉、狗肉、大蒜等食物; 怕热的老年人则相反。 有些老年人脾胃功能减弱,难以消化吸收。 因此,不宜吃肥腻、油炸、稠硬的食物。 肾主咸,心主苦,宜清淡营养。 因此,冬季饮食口味宜减咸增苦,以益心气,益肾气。 饮食应该温暖,但不要过热。 忌生冷粘稠食物,以防损伤脾胃。 民间有云:冬不虚,夏夜不饱。 因此,可以在早上煮一点生姜来驱风御寒。 还要注意维生素A、维生素B2、维生素的摄入,适量吃胡萝卜、油菜、菠菜、绿豆芽、红枣、核桃等。 中医认为食补不如药补。 阴虚者宜多食羊肉、鸡肉、鹅肉,以补虚益气,养胃。 气虚者:走路时常感到气短、气短、精神疲乏、四肢无力、易出汗等。可选择服用人参、黄芪或人参蜂王浆、生脉口服液等,其中大部分都能起到益气的作用。
血虚:即营养物质缺乏,表现为面色萎黄、头晕目眩、心悸失眠、健忘等症状。 可用当归、阿胶、桂圆、大枣、枸杞等来达到补血的作用。 阴虚:指人体气血、津液、阴精不足。 症状包括消瘦、咽干、舌红、手脚发烫和面部潮红。 可用百合、麦冬、芦笋等或中成药大补饮丸、六味地黄丸等来达到滋阴生津的目的。 阳虚:即体内热气不足,表现为身寒、四肢冰冷、腰腿酸痛、小便清长、阳痿、早泄、便溏。 可选用杜仲、鹿茸片等,或用鹿茸精、龟苓膏、金匮肾气丸等中成药温阳强身,尤其适合年老体弱者服用。 4、加强锻炼,增强体质。 中医有句话叫食补不如气补。 冬走则免病; 冬天偷懒,就喝一碗药。 补气或运动就是运动。 简单易行的方法是:早上或睡前轻敲牙齿50次左右,舌头在口中左右转动各5次,漱口约40次,将咽津液注入丹田二或三遍。 调整约40次。 吸气时,双手通过腰部向上举至胸前,耸肩。 呼气时,边读边吹(不发声),提肛收腹,脚尖抓地,双手从胸前落到膝盖上,屈膝半蹲。 然后,双手双脚攀升,站立或伸直双腿,双手按住脚背或抓住脚趾,稍停,慢慢做10次左右。 然后搓腰50-100次,最后倒着走半小时左右。 还可以学习太极或拍打功夫、疏通经络等; 或者进行慢跑、散步、滑水、跳绳、球类运动等运动。
冬季,老年人应尽量多进行户外活动,坚持每天锻炼身体,对强身健体、防病保健大有裨益。 冬季气温低,外出晨跑时不要穿太薄的衣服,尤其是上腹部要注意保暖,以免着凉引起脾胃不适。 出门前最好喝一杯白开水。 喝水不仅可以补充水分,缓解夜间口干,还可以降低血液浓度,促进血液循环和物质代谢。 有些人习惯一出门就跑。 其实这样不好。 最好先搓手搓脸,轻轻搓耳朵,戴上手套以防冻伤。 起跑后,上半身微微前倾,眼睛直视,双臂随着跑步节奏自然摆动,脚尖指向正前方,不要成“八”字,用力后推,轻落地,全身放松运动。 冬季昼短夜长,日照微弱。 你应该到户外锻炼,以弥补阳光的不足。 在冷空气中活动可增强神经调节功能,提高造血功能和抵抗力老年人养生,但运动时不宜大汗淋漓,以防感冒。 避免在大风、大雾、雨雪等恶劣天气下锻炼。 5.多穿衣服保暖。 老人冬天外出活动时,有时会因天气骤变,穿的衣服不够御寒。 这时候不要把身体紧紧地抱在一起,因为越紧越容易让寒气侵入。 相反,你应该马上做体式呼吸方法是将双手举到腹部前方,深呼吸,吸气时意向四肢,两臂微微向外伸展,以增强抗寒能力而且不觉得冷。 “人先老,脚先老”。 脚一直被视为健康的标志。 因此,专家认为,呵护足部,有助于促进全身健康。
尤其是冬天,睡前穿暖和的鞋子、烫脚是传统的保健方法,经常进行足底按摩也是缓解疲劳、增强免疫力的好方法。 6、高热量、高蛋白饮食是首选饮食。 冬季,中老年人的日常饮食应以温补为主。 宜吃一些高热量、高蛋白的食物。 合理安排一日三餐,做到干结合,荤素搭配,避免或少吃生冷、刺激性强的食物和一些不易消化的油腻食物。 冬季是滋补强身的好时节,饮食也不容忽视。 为护阴伏阳,宜食谷类、羊肉、甲鱼、甲鱼、木耳等食物,宜食热性食物以护阳。 减少食盐摄入,多吃苦味食物,以强肾养心。 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防止维生素缺乏。 7、保持室内清洁,空气流通。 冬天,人们关上门窗御寒。 烟不能散到外面。 吸烟对人体的危害很大。 如果烟雾长期积聚,对人体的影响会更大; 再加上采暖设施的使用,导致室内空气干燥、脏污,极易引发呼吸道疾病。 因此,在控制室内温度的同时,还要注意保持室内清洁、空气流通和湿度调节。 由于冬季室内外温差大,酒后体虚,极易引起外寒之邪乘机而入。 寒热夹杂,极易对心、肺、脑造成损害。 冬天的阳光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非常有益。 长期呆在室内,很少到户外接受阳光照射的老年人,普遍存在维生素缺乏症和骨质疏松症。 保健专家鼓励老年人到户外多晒太阳,有助于预防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和精神抑郁症。
8、冬季养生禁忌: 冬季清晨出门过早,此时室外温度最低。 外出很容易引起感冒和心脑血管疾病。 老年人应选择上午10点以后外出。 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 过度暴露在阳光下会损伤皮肤,破坏人体的天然屏障,使大气中的有害化学物质和微生物侵入人体,引起感染和视力下降。 3、避免洗澡时间过长。 冬天,空气干燥寒冷。 每天洗澡会让你更干燥,更缺水。 其实,老人冬天5、6天洗一次澡最合适。 适当的体育锻炼是强身健体、预防疾病、抗衰老的重要手段,但老年人不宜进行剧烈运动。 他们应该选择合适的运动,如慢跑、骑自行车和打太极拳。 5.避免过热。 冬天天气寒冷,老人怕冷。 他们喜欢用热水袋贴着自己的皮肤躺着。 这会引起皮肤红斑或灼伤,所以只要室温达到18-25摄氏度即可。 6、忌蒙头睡觉 蒙头睡觉会使床内含氧量降低,二氧化碳增加,影响正常呼吸,甚至引起窒息,或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因此,正确的睡眠方法是:右侧卧,低枕,头部外露,双腿屈伸。 牛蒡 7、忌“小病”。 老年人如果遇到感冒、咳嗽、头痛、心悸等“小病”,而且是冬天,一定要及时治疗,防止其发生。 8、忌烟酒。 冬天,老人喜欢抽烟、聊天、看电视。 因为冬天关门,油烟不易散去,对人体的危害很大。 雾霾长期积聚,对人体的影响更大。
有些老人喜欢喝酒御寒,经常酗酒,经常喝醉。 由于冬季室内外温差大,酒后身体虚弱,外寒之邪侵袭,寒热夹杂,对心、脑、肺造成损害。 9、冬季考验老年人健康 冬季预防三种疾病。 寒冷多风的冬天即将来临。 对于步入晚年的老人来说,冬天是对身体健康的考验。 容易发生呼吸系统疾病、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 危害他们的健康。 因此,做好预防保健工作永远是人们过好冬天的第一关。 呼吸系统疾病 据呼吸内科专家介绍,冬季寒冷,空气干燥,尤其是降雪少的时候,病毒、细菌活跃。 在这种情况下,呼吸道粘膜,尤其是老年人,容易受到刺激,抵抗细菌的能力降低,因此很容易感染呼吸道疾病。 对于老年人来说,感冒、肺炎、哮喘、流感都是这个季节需要防范的疾病。 防病对策: (1)冬季室内环境相对密闭,空气脏,如使用空调、铺有地毯的房间,空气质量较差,必须注意通风。 中午气温较高时,建议开窗通风。 (2)适度的运动可以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老年人最好在上午10:00至下午2:00之间进行户外活动。 活动不宜过猛。 散步、打太极拳、健身操都是不错的选择。 (3)吸烟的老人建议戒烟,因为在烟雾的刺激下也容易发生呼吸道疾病。
2、心内科专家指出,冬季老年人对寒冷刺激的适应能力相对较差,因此也是心绞痛等心血管疾病的高发期。 寒冷的天气会使人的血管收缩,血压升高,供血不足,因此容易出现心律失常、心绞痛,最终导致心肌梗塞等严重后果。 心绞痛的主要表现是胸痛、压迫感等,部分患者还会出现一侧牙痛、上肢疼痛,部分女性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胃部不适等,因此容易被忽视。 防病措施:(1)老年人要注意温度变化,注意保暖。 (2)由于冬季天气寒冷,老年人血管容易收缩,血液粘稠度比较高。 因此,要多喝水以降低血液粘稠度。 (3)情绪波动也是心血管疾病的诱发因素,所以老年人一定要保持心态平和,避免情绪激动,尤其是在大喜大悲之时。 (4)现在有很多产品广告声称可以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提醒患者不要相信,因为很多产品是保健品,不能作为药物来治疗疾病。 轻信不仅浪费金钱,还容易耽误治疗。 3、脑血管病专家指出,由于衰老,老年人的血管会变硬,弹性变差。 寒冷、疲劳、情绪变化等都可能引起血管突然收缩,导致供血不足,大脑缺氧,发生脑出血或脑栓塞,俗称“中风”。 一般来说,中风分为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即脑栓塞和脑出血。
缺血性中风的早期症状有突然头晕、突然偏脸、全身麻木、无力等,也有复视、经常打哈欠的患者。 在某些患者中,这些症状会在 24 小时内消失,医生将其称为“小中风”。 出血性中风的特点是突然剧烈疼痛、恶心、呕吐等,患者的血压也会迅速升高。 疾病预防措施: (1)老年人要保持平和的心态,不要过度担心此类疾病。 有些老年人害怕得这样的病老年人养生,担心的是吃不好睡不好,更容易生病。 (2)如果要运动,最好遵医嘱,循序渐进,不要进行过于剧烈的运动。 锻炼应该适度和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