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

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
抖音

快手
快手

微博
微博

墨家和法家

文档

墨家和法家

春秋时代,传统的政治结构和社会秩序开始崩解,于是好学深思的人希望提出新的理念重新解释宇宙与 人生。庄子(约公元前369-前286)是战国时代的道家代表,他的著作中有一段话,描写古代(哲学家出现之前)的状况。他说:古之人其备乎。配神 明,醇天地,育万物,和天下,泽及百姓,明于本数,系于末度,六通四辟,小大精粗,其运无乎不在。意思是:古代的人真是完备啊。他们配合神明,取法天 地,抚育万物,调和天下,恩泽推及百姓,明白治国的根本原则,也不疏忽法度的末节,不论时间空间上的任何领域,事情上的小大精粗,他们的功用都无所不 在。
推荐度:
导读春秋时代,传统的政治结构和社会秩序开始崩解,于是好学深思的人希望提出新的理念重新解释宇宙与 人生。庄子(约公元前369-前286)是战国时代的道家代表,他的著作中有一段话,描写古代(哲学家出现之前)的状况。他说:古之人其备乎。配神 明,醇天地,育万物,和天下,泽及百姓,明于本数,系于末度,六通四辟,小大精粗,其运无乎不在。意思是:古代的人真是完备啊。他们配合神明,取法天 地,抚育万物,调和天下,恩泽推及百姓,明白治国的根本原则,也不疏忽法度的末节,不论时间空间上的任何领域,事情上的小大精粗,他们的功用都无所不 在。

春秋时代,传统的政治结构和社会秩序开始崩解,于是好学深思的人希望提出新的理念重新解释宇宙与 人生。庄子(约公元前369-前286)是战国时代的道家代表,他的著作中有一段话,描写“古代”(哲学家出现之前)的状况。他说:“古之人其备乎!配神 明,醇天地,育万物,和天下,泽及百姓,明于本数,系于末度,六通四辟,小大精粗,其运无乎不在。”意思是:“古代的人真是完备啊!他们配合神明,取法天 地,抚育万物,调和天下,恩泽推及百姓,明白治国的根本原则,也不疏忽法度的末节,不论时间空间上的任何领域,事情上的小大精粗,他们的功用都无所不 在。”

但在战乱频繁的春秋时期,这一理想世界的蓝图很快幻灭,各家各派的学者竞相发表言论,意图引 动风潮成为思想界的主流。当时声势较为显赫的有六家,就是“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阴阳家”。其中又以前三家特别值得留意。譬如,儒家以理性而温 和的态度,希望通过经典的诠释而“承先启后”;道家则有“革命派”之称,因为他们主张“以道取代天”,由此避开天与天子(人间帝王)之间的复杂纠葛,重新 恢复自由思考的无限领域;墨家则有“保守派”之称,因为他们依然坚持相信“天志”,认为上天希望看到人间和乐,同时人们必须学习“兼爱”,以无私与无差等 之心,平等对待每一个人。墨家团体不仅保守,并且强人所难,以致到了秦汉之后就失传了。

法家思想在战国末期大为盛行,最后还帮助秦始皇统一天下。不过,此派的重点在于取得实效,侧 重手段之效用,而忽略“以人为本”的立场。秦朝二世而亡,亦与此直接有关。譬如,法家以韩非为代表,他一方面师承儒家的荀子,另一方面以《解老》、《喻 老》来诠释道家老子的思想,这两种不同体系的哲学糅杂之后,无法形成一套体大思精的系统,以致在谈及宇宙与人生的问题时,程度既有限,说法又牵强,到了后 世就无法持续吸引人才,加以发扬光大了。

此外,名家强调名实关系与修辞辩论,虽有趣味但大多止于“言谈”层次,对现实并无影响。而阴阳家在汉代虽有辉煌时期,但其思想局限于具体形质的宇宙,却又辅以灾异之说,以致在天象与人事之间逞其聪明,乃日益远离理性之途,成为历史陈迹了。

因此,只有儒家与道家演变而为中国古代两大学派,从此一路左右并塑造了中国人的思维模式与基 本心态。直至今日,一谈到中国哲学,立刻跃上舞台的即是儒家与道家。不过,这两派哲学并非凭空出现,在它们之前的一千多年,中国已经拥有两套思想系统,可 以称为中国哲学之“起源”。

文档

墨家和法家

春秋时代,传统的政治结构和社会秩序开始崩解,于是好学深思的人希望提出新的理念重新解释宇宙与 人生。庄子(约公元前369-前286)是战国时代的道家代表,他的著作中有一段话,描写古代(哲学家出现之前)的状况。他说:古之人其备乎。配神 明,醇天地,育万物,和天下,泽及百姓,明于本数,系于末度,六通四辟,小大精粗,其运无乎不在。意思是:古代的人真是完备啊。他们配合神明,取法天 地,抚育万物,调和天下,恩泽推及百姓,明白治国的根本原则,也不疏忽法度的末节,不论时间空间上的任何领域,事情上的小大精粗,他们的功用都无所不 在。
推荐度:
为你推荐
资讯专栏
热门视频
相关推荐
孔子如何给人看相 道家与法家 庄子生平及思想简介 山东汉墓壁画还原孔子老子真容 孟子为何为难梁惠王 孔子经常赞美的人 庄子笔下的残疾人 孔子和他的理想 汉初儒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著作 东汉的“全民读经热” 白虎观会议 王充思想的局限性 董仲舒论社会安定则注重“调均” 郡县制与中国历史 佛教如何在中国立足 汉初的诸子百家 两汉时期的占星术 辕黄之争 刘歆与古文经学的兴起 董仲舒论德刑关系 孟子的“性善论” 五行的起源 先秦时期兵家的治国思想 韩非子的君利中心论 商鞅的农战思想概略 商鞅的历史观和人性论 秦始皇统一文字的弊端 吴起改革的启示 诸子学的官方化 韩非子论社会控制 诸子思想总评 先秦法家政治思想 先秦墨家政治思想 先秦道家政治思想 先秦时期儒的特点 孟子的教育思想 荀子的教育思想 墨子的教育思想 道家的教育思想 法家的教育思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