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

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
抖音

快手
快手

微博
微博

道家与法家

文档

道家与法家

无为而无不为无为是道家的观念,也是法家的观念。韩非和法家认为,君主必需具备一种大德,就是顺随无为的过程。他自己应当无为,让别人替他无不为。韩非说:君主应如日月所照,四时所行,云布风动;不以智累心,不以私累己;寄治乱于法术,托是 非于赏罚,属轻重于权衡。(《韩非子大体》)换言之,君主具有种种工具和机器,用来进行统治,有了这些,就无为而无不为了。道家与法家代表中国思想的两个极端。道家认为,人本来完全是天真的;法家认为,人本来完全是邪恶的。道家主张绝对的个人自由;法家主张绝对的社会控制。可是在无为的观念上,两个极端却遇合了。这就是说,它们在这里有某些共同之处。
推荐度:
导读无为而无不为无为是道家的观念,也是法家的观念。韩非和法家认为,君主必需具备一种大德,就是顺随无为的过程。他自己应当无为,让别人替他无不为。韩非说:君主应如日月所照,四时所行,云布风动;不以智累心,不以私累己;寄治乱于法术,托是 非于赏罚,属轻重于权衡。(《韩非子大体》)换言之,君主具有种种工具和机器,用来进行统治,有了这些,就无为而无不为了。道家与法家代表中国思想的两个极端。道家认为,人本来完全是天真的;法家认为,人本来完全是邪恶的。道家主张绝对的个人自由;法家主张绝对的社会控制。可是在无为的观念上,两个极端却遇合了。这就是说,它们在这里有某些共同之处。

“无为而无不为”。无为是道家的观念,也是法家的观念。韩非和法家认为,君主必需具备一种大德, 就是顺随无为的过程。他自己应当无为,让别人替他无不为。韩非说:君主应如“日月所照,四时所行,云布风动;不以智累心,不以私累己;寄治乱于法术,托是 非于赏罚,属轻重于权衡。”(《韩非子·大体》)换言之,君主具有种种工具和机器,用来进行统治,有了这些,就无为而无不为了。

道家与法家代表中国思想的两个极端。道家认为,人本来完全是天真的;法家认为,人本来完全是邪恶的。道家主张绝对的个人自由;法家主张绝对的社会控制。可是在无为的观念上,两个极端却遇合了。这就是说,它们在这里有某些共同之处。

法家的治道,也是后期道家所主张的,只是词句上稍有不同。《庄子》里有一段讲“用人群之 道”。这一段既区分了有为与无为,还区分了“为天下用”与“用天下”。无为,是用天下之道。有为,是为天下用之道。君主存在的理由是统治全天下,所以他的 功能和职责是自己无为,而命令别人替他为。换句话说,他的统治方法是以无为用天下。臣子的功能和职责,则是接受命令,遵命而为。换句话说,臣子的功用是以 有为为天下用。这一段里说:“上必无为而用天下,下必有为为天下用,此不易之道也。”(《庄子·天道》)

《庄子》这一段接着说:“故古之王天下者,知虽落天地,不自虑也;辩虽雕万物,不自说也;能 虽穷海内,不自为也。”(同上)君主一定要这样,因为他万一考虑某件事,这就意味着别的事他没有考虑,可是他的功能和职责是考虑他治下的“一切”事。所以 解决的办法,只有让他不自虑,不自说,不自为,但是命令别人替他虑,替他说,替他为。用这种方法,他无为,而无不为。

至于君主“用天下”的详细程序,这一段里说:“是故古之明大道者,先明天,而道德次之;道德 已明,而仁义次之;仁义已明,而分守次之;分守已明,而形名次之;形名已明,而因任次之;因任已明,而原省次之;原省已明,而是非次之;是非已明,而赏罚 次之;赏罚已明,而愚知处宜,贵贱履位,仁贤不肖袭情。……此之谓太平,治之至也。”(同上)

很清楚,这个程序的后部分正与法家相同。这一段还继续说:“古之语大道者,五变而形名可举, 九变而赏罚可言也。骤而语形名,不知其本也。骤而语赏罚,不知其始也。……骤而语形名赏罚,此有知治之具,非知治之道;可用于天下,不足以用天下;此之谓 辩士,一曲之人也。”(同上)

从这里可以看出道家对法家的批评。法家的治道,需要君主公正无私。他一定惩罚应当受惩罚的 人,即使这些人是他的亲友;他一定奖赏应当受奖赏的人,即使这些人是他的仇敌。只要他有一些时候不能这样做,他的整个统治机器就垮了。这样的要求是一个仅 有中等智力的人远远不能胜任的,真正能实现这种要求的还只有圣人。

文档

道家与法家

无为而无不为无为是道家的观念,也是法家的观念。韩非和法家认为,君主必需具备一种大德,就是顺随无为的过程。他自己应当无为,让别人替他无不为。韩非说:君主应如日月所照,四时所行,云布风动;不以智累心,不以私累己;寄治乱于法术,托是 非于赏罚,属轻重于权衡。(《韩非子大体》)换言之,君主具有种种工具和机器,用来进行统治,有了这些,就无为而无不为了。道家与法家代表中国思想的两个极端。道家认为,人本来完全是天真的;法家认为,人本来完全是邪恶的。道家主张绝对的个人自由;法家主张绝对的社会控制。可是在无为的观念上,两个极端却遇合了。这就是说,它们在这里有某些共同之处。
推荐度:
为你推荐
资讯专栏
热门视频
相关推荐
庄子生平及思想简介 山东汉墓壁画还原孔子老子真容 孟子为何为难梁惠王 孔子经常赞美的人 庄子笔下的残疾人 孔子和他的理想 汉初儒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著作 东汉的“全民读经热” 白虎观会议 王充思想的局限性 董仲舒论社会安定则注重“调均” 郡县制与中国历史 佛教如何在中国立足 汉初的诸子百家 两汉时期的占星术 辕黄之争 刘歆与古文经学的兴起 董仲舒论德刑关系 玄学跳出传统的思维方式 魏晋玄学的主要论题 孔子如何给人看相 墨家和法家 孟子的“性善论” 五行的起源 先秦时期兵家的治国思想 韩非子的君利中心论 商鞅的农战思想概略 商鞅的历史观和人性论 秦始皇统一文字的弊端 吴起改革的启示 诸子学的官方化 韩非子论社会控制 诸子思想总评 先秦法家政治思想 先秦墨家政治思想 先秦道家政治思想 先秦时期儒的特点 孟子的教育思想 荀子的教育思想 墨子的教育思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