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这个话题一直被人津津乐道,无论什么年纪,都可以说说几个养生的方法,尤其是热衷于养生的“妈妈们”,经常会把自己的所学分享给家人老年人如何养生,希望大家和她一起身体健康。但也有人表示,养生看似简单做起来却很难,不然为什么不能人人都活到百岁呢?为什么有的养生师在知天命的年纪就离世了?
记住6句话养生,晚年少病,看完受益终生
1)放轻松,不要过度劳累
身体的运动能力是有限的。适当的运动不容易生病,但是如果过度劳累,就很容易劳累得病。运动是让体内的血液活跃流动,从而使身体强壮和自我修复,但人体的每一部分都有使用寿命,经常使用也会加速磨损。从事体力劳动的人也要注意劳逸结合,才能走得长久。
2)做自己的医生,仔细观察身体的变化
身体的暗病会通过各种症状表现出来,要仔细观察,比如经常揉的黑痣变大了,照镜子发现脖子上长了一个疙瘩老年人如何养生,粗糙的溃疡含在嘴里,或者洗澡,及时发现异常,排除疾病,也是一种养生之道。
3)注意节气变化,顺应四时养生
自古养生与季节变化相结合,秋收冬藏,万物的发展都要顺应自然,人也不例外。一定要对自然界心存敬畏,当发现天气变冷时,要及时添衣。如果你想感冒,挑战你的极限,最后的结果可能是生病、发烧、拉肚子。
4)不靠药养生,不抗药治病
健康不是靠吃药得来的,再健康的人吃多了也会受伤。用得对是宝,用错是害人的。过分依赖药物养生,不按医嘱服药的人,迟早会损害自己的健康。但是大家不要排斥药物治疗。正确使用药物可以治病救人。关键是如何使用它们以及如何匹配它们。
例如附子有毒,但也可温火养阳,其汁液还可安神。
5)知足常乐,解决心态问题
身体的健康跟上了,心灵也不能受到阻碍。养生就是修身养性,自我调节。自我调节非常重要。之所以有那么多的烦恼,往往是为了钻牛角尖。相反,如果你知足常乐,心境平和,一切问题都会豁然开朗。
6)不要吃得太好,不要吃太多
中老年人的饮食要有节制,不要太过滋补或过于滋补,因为脾胃和肠胃的功能已经下降,吃多了会造成脂肪过多,影响血糖血脂,增高对胆囊和肝脏造成负担。食物种类较多,但份量要少一些,每次吃到70%就可以停了。
细细品味以上六句话,其中包含了养生的道理,大家要牢记在心。养生的方法很多,要想延年益寿,就必须找对方法。有些人虽然有着“养生大师”的称号,但是他们的做法却让人匪夷所思。
同样是养生,“养生大师”林海峰为何年仅51岁就离世?
林海峰前世辉煌,跟随他学养生的人很多。他的一些言论听起来很奇怪,但却让很多人信服,但最后的结果如何呢?他死于自己的养生理论。
无论采用何种养生法,生病后都应积极治疗,而不是寄希望于人体能够自行“排毒”。如果不慎误食过期食品,应及时到医院洗胃,最好将食物残渣带走。
吃五谷杂粮的人难免生病,但不代表不能吃米饭。大米是中国人的主食,可以为人体提供能量。长期不吃主食,身体会疲倦、烦躁,无法正常活动和控制情绪,血糖供应不足时也会出现低血糖。长期不吃主食的人,胃肠功能也会受损。
林海峰的养生理念不能说是完全错误的,只是养生不能用极端的方法,必须是科学的,符合最基本的常识。
战胜疾病,长寿
中老年人之所以热衷于养生,主要是因为人的“小毛病”太多,比如高血压、关节炎、脂肪肝、冠心病、肺气肿等,所以才会很着急,生怕活不长。那么如何每天照顾好自己的身体。
我国现在有2.6亿老年人,其中大部分都患有慢性病,但实际上疾病并不是影响寿命的主要因素,生病的老人可能会活得更久。关键是要积极认识疾病,调整心态,不要害怕疾病,不要总想着治病。如果医生说无法治愈,你会感到压力很大。
其实,身体是有自我修复能力的。老年人的修复能力不是丧失而是减弱了。拥有积极的心态,不仅可以提高免疫力和修复能力,还能降低71%的死亡风险。
在对待疾病的时候,希望大家能做到:不要太在意,定期检查即可;不避讳就医,有问题及时就医;不要害怕和着急,沉着冷静,疾病就不容易复发。换个角度看,疾病也有一个好处,就是比常人更注重养生和身体状态,正所谓“小病小病不在身”。一场大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