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器材可以整合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快乐地锻炼身体,变传统体育教学为快乐体育教学。
是什么让装备的“价值”消失了?
从运动器材使用现状找寻问题根源
1. 运动器材太简单,难以使用
体育教师通常教学任务繁重,课外时间又非常短暂,因此,为了便于准备、收集和组织,教师在一堂体育课中往往只有一套或几件器材,教学内容和组织形式也非常简单。
2. 运动器材使用敷衍了事
在公开体育课中,教师为了使运动负荷达到规定的强度和密度,增加器械的用量,这样虽然可以通过增加训练密度来增加运动负荷,但是也带来相应的弊端。
另一方面,为了营造气势或者热闹的场面,老师在场地上摆放了各种器材,整个过程中,各种器材轮流表演,使得整个课堂教学就像是一场器材表演。
3.体育器材使用与教学水平不匹配
在体育教学前,教师要充分准备课堂内容和问题,考虑使用器材的目的和方法,所用器材的种类和数量要有利于教学。然而,在体育教学中,常常出现器材使用与教学水平不匹配的情况。
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应认真考虑体育器材的选择与使用,使体育器材能有效服务于课堂教学。以一二年级“助跑几步、单脚起跳、双脚落地”的教学为例,探讨体育器材的有效选择,以更好地发挥器材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语文体育课基本要求》第四条第五点规定,场地、器材和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应当经济、实用如何在没有运动器材的情况下运动,满足教学需要。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要考虑如何合理选用器材,即用什么器材、什么时候用器材、怎么用器材等,使器材在课堂教学中发挥最大的作用,使器材物尽其用。教师在解决课堂教学重点、难点问题时,要充分利用、发挥器材的作用,把握和运用器材的特点辅助教学。如针对(一)级二年级的“助跑、单脚起跳、双脚落地的几个步骤”的同课异质讨论活动,重点解决单脚起跳、双脚落地的问题。第一节课,老师主要以“呼啦圈”贯穿课堂,要求学生利用呼啦圈进行不同形式的跳跃活动,如“单脚跳”、“双脚跳”、“跳单双圈”等(如图1所示)。有的老师以呼啦圈和垫子为器材,学生跑起来,一脚踏进呼啦圈内跳跃,再双脚落地于垫子上(如图2所示)。体育锻炼“快跑—跳绳”游戏也是用呼啦圈进行的(如图3所示)。
在第二节课中,老师主要利用“标记盘”来完成整个教学任务。在准备部分,老师利用放置在场地上的标记盘垫带领学生慢跑热身,然后学生根据标记盘的指示进行有针对性的“跳单双圈”练习(如图4所示)。课本主干“单脚跳双脚落地”的学习和练习也是借助标记盘进行的,从“单单单双”的落点到“单双”的落点,最后的体能训练“快速取球跑”也是借助标记盘进行的。两节课老师都选择了一种器械贯穿全课,器械简单实用。在设计教学时,只要充分利用器械的特点,合理开发利用器械,采用不同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式,就能最大程度地辅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2.设备的选择要引人注目、新颖
体育课堂教学能否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影响体育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引人注目、新颖独特的教学器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使用器材的欲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1.设备美观、新颖
体育器材的种类很多,既有学校提供的基本器材(如篮球),也有利用身边物品自制的器材(如用矿泉水制作的保龄球)。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对基本体育器材进行改造,赋予其新的功能,也可以从日常生活中选择一些物品,制作自己的体育器材。这种新颖独特的体育器材会吸引学生参与学习,更好地辅助课堂教学。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一个矿泉水瓶,加入半瓶水或沙子,改造成一个新器械,教“助跑几步,单脚起跳,双脚落地”,重点解决起跳有力,跳过一定高度的问题。首先,教师将一个矿泉水瓶横放,让学生练习单跳过双落地的前一步,如果学生能毫无困难地跳过,就让学生做单跳过双落地的动作(如图5);然后,教师将瓶子直立,让学生继续练习单跳过双落地的前几步,增加高度,增加难度(如图6);最后,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做,练习单跳过双落地的前几步(如图7)。这时,学生就会增加难度,有的组增加高度,有的组增加距离。整个课时,学生总是兴致勃勃地参与,很好地完成了教学重点。
2. 功能新颖、引人注目
每种器材都有多种用途,只要教师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精心安排、设计器材,充分发掘器材的功能,就能让原本枯燥单一的器材给学生带来新奇感如何在没有运动器材的情况下运动,而每一种新功能都能给课堂教学带来不同的效果。例如,在教学“呼啦圈”时,转呼啦圈和跳单、双呼啦圈是比较常用的,但老师却让学生用呼啦圈跳绳,虽然呼啦圈不像绳子那么容易跳,但学生却跳得非常开心。随后,老师还玩了一个升级版的呼啦圈游戏,即在规定的距离将呼啦圈放入同伴中(如图8所示)。每一次玩法的改变都能给学生带来新鲜感,增添几分趣味。
3. 设备的选择要合适、安全
体育器材种类繁多,大小、重量不一。教师在选择体育器材时,首先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合其年龄特点的活动器材。如果教师选择的器材超出了学生的承受能力,器材过重、过大、过高,不仅会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而且会严重影响学生身体骨骼和机能的健康发育,甚至引发教学安全事故。例如,在第一节课上,教师根据学生的生理结构选择了300克的塑料呼啦圈,而不是1.4公斤的海绵硬管呼啦圈。但在进行单腿跳跃活动和助跑单跳双落练习时,由于呼啦圈较大,二年级学生在呼啦圈内跳跃时很容易踩到呼啦圈,造成脚部扭伤,存在安全隐患,所以教师选择了圆盘垫。
在选择器材时,教师也要考虑场地,例如,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活动环境,如室内、室外环境、塑胶场地、草地等,选择合适的体育器材。另外,在上课前,教师应做好充分的安排,不要盲目选择,如果器材搬到场地后才发现不适合,就会影响教学效果。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和设计适合课堂教学的器材,在选择器材之前,教师要认真考虑器材的功能,合理开发器材的潜在功能,精心设计器材在课堂中的活动安排,使器材在课堂中的使用做到简便实用、高效安全,实现体育器材在课堂中的有效利用,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的目的,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参考:
让器材更“值钱”——小学体育课使用体育器材的有效策略
在课堂上有效利用体育器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