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市场监管局对群众反响强烈的保健食品品种进行了针对性抽查。廖海进/光明影业摄
【谈健康】
降血压、降血脂、控制糖尿病、健胃、健肾、健肝,甚至包治百病……保健食品虚假宣传、造假现象屡见不鲜,消费者难以承受。商家宣传的各种保健功能是否真实有效,有多少科学依据?许多消费者对此持怀疑态度或掉入陷阱。日前,期待已久的《保健食品原料目录和保健功能目录管理办法》出台,为保健食品“控、管、优”提供制度保障,让保健食品更加科学、有效、安全、可口。健康,让消费者更了解保健食品的功效。
近年来,我国保健食品产业发展迅速,产值超过3000亿元。随着行业的快速发展,保健食品造假、虚假宣传等问题也逐渐显现。2017年以来,国务院食安办联合多部门开展食品保健食品造假虚假宣传专项整治,查处违法违规案件近6万件,价值超过30亿元。
一些不法企业为增强产品功效,非法添加药品危害消费者;一些商家做虚假宣传,夸大功效,甚至将保健食品称为“神药”,欺骗消费者。同时,注册申报质量不高、低水平产品重复等问题也给审评审批工作带来困难。“当务之急是深化改革创新,实行最严监管,落实企业主体责任。” 市场监管总局副局长孙美君坦言。
根据市场监管总局会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制定发布的《保健食品原料目录和保健功能目录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我国将以原料目录和功能目录为切入点对保健食品进行规范。规范原料安全性和保健功能的科学评价,鼓励研发科技含量更高、疗效更可靠的保健食品。
1.“不明确”的保健功能
在保健造假层出不穷的今天,我们需要重新认识保健食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解释》,保健食品是指声称具有保健功能或者补充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的食品。即适合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不对人体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危害的食品。
由此可见,保健食品是介于普通食品和药品之间的一类特殊食品。首先,是食物。其次,它区别于一般食品,具有一定的保健功能(即功能声称),这是产品的核心属性。最后,它虽然有保健作用,但不具有治疗疾病的作用,与药品不同。
对于保健食品来说,功能声称是关键,但极易陷入夸大、虚假宣传,甚至造假的困境,导致“神药”满天飞。有专家曾表示,保健食品的虚假宣传不都是“故意的”,只是他们自己“说不清楚”。因为他们没有用严谨的科学研究弄清楚保健食品的作用机制养生食品,缺乏足够的科学依据,无法准确告诉消费者这些保健食品到底有多健康,作用如何。
保健食品所声称的各种功能是否科学有效?这就是问题的症结所在。据了解,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对食品和保健食品同类产品功能性声称的确立和定位,主要围绕改善健康和降低风险因素。具体来说,保健功能的分类管理一般包括三类:营养成分功能声称、一般功能声称和降低疾病风险声称。
其中,营养成分功能声称是指营养素对人体生长发育和正常功能发挥的生理活性作用。一般功能声称是指产品除上述营养功能外,对人体正常机能或生物活动具有的特定功能,有助于人体健康、增强机体机能、维持或改善整体健康状况等. 降低疾病风险声称是指某种食品成分或食品(食品补充剂)可以降低患某种疾病的风险或减轻健康问题程度的健康声称,但不能等同于药物和疫苗的预防作用并阻断疾病的发生。
此次出台的《办法》参照国际组织、欧美等国家对功能声称的管理,明确我国保健食品的保健功能应以补充膳食营养素、维持和促进人体健康为目的。身体,或减少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提出以传统保健理论为指导的保健功能。“它大大拓展了补充微量营养素和调节特定身体机能的范围,更全面地覆盖了普通大众的保健需求。” 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教授李克骥说。
2、有没有效要靠科学
要“说清楚”保健功能,还得靠科学研究。评价保健食品原料的安全保健功能,实行目录管理,是我国实行保健食品备案和注册审批“双轨制”的重要依据。能否通过评审,列入目录,还得靠科学。
据了解,保健功能目录规定了保健食品允许声称的保健功能范围(即经过系统评价和验证、评价明确的保健食品允许声称的保健功能)方法和判断标准),原料目录规定了经功能评价后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质。《办法》从原料和功能入手,确保保健食品安全有效,提高产品质量。
为确保保健食品原料安全有效、功能真实可靠、质量标准稳定,《办法》严格规定了列入目录的条件、程序和管理办法。孙美君介绍,纳入原料目录是基于我国20多年的保健食品注册审批工作和16000个已获批注册产品的相关数据。依据。
更关键的是如何保证保健功能的科学性。《办法》规定,保健食品声称的保健功能应当有明确的保健需要,能够被正确理解和认识;有充分的科学依据,以及科学的评价方法和判断标准;功能,符合中医保健理论;它有明确的适合人群和不适合人群。
而且,被列入目录并不代表可以一直使用。“对纳入目录的原料和保健功能,建立了重新评估和退出机制,对于最新研究发现的风险和科学共识的变化,可以及时启动目录调整程序。” 孙美君表示,根据相关科研进展和食品安全风险防控需要,对保健食品原料目录和保健功能目录实施动态管理,并根据复评情况进行相应调整。结果。
中国营养与保健食品协会秘书长刘学聪认为,要根据科学研究和进步,动态调整可以声称的保健功能,允许新的保健功能被接纳,同时剔除不符合要求的功能。这是保健食品行业发展的内在要求。以满足大众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
3、开辟创新研发路径
值得注意的是,《办法》改变了功能诉求管理方式,强调社会共治,鼓励研发创新。以往,我国保健食品功能声称的评价和管理,都是由政府“包办”的。《办法》改革了这种“保姆式”的管理方式,开辟了保健食品的创新研发路径,改变了保健功能和评价方法的制定,由单一的政府主导转变为多主体参与,指导和规范职能研发和科学评价,落实企业和研发机构主体责任。
具体而言,《办法》开放了目录制定模式,鼓励多元市场主体参与目录制定,研发新的保健功能。任何个人、企业、科研机构和社会团体可以在科学研究论证的基础上提出列入保健食品原料目录和功能声称目录的建议,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有关规定组织审评和公开论证。程序要求,符合要求的方可批准。列入目录,激发企业、科研机构和社会团体研究开发新原料、新功能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这样可以充分发挥社会资源在科研方面的优势,提高原材料和功能评价方法的科学性,解决目前单一政府主导的科技力量不足的问题,提高质量。简化产品备案和注册申请,提高审评审批效率。” 孙美君说道。
此外,《办法》还鼓励企业在传承中医养生理论的同时,充分应用现代生物医药技术,研发具有新功能的新产品,改变产品低水平重复的现状,推动保健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
这些措施受到了业内人士的极大欢迎。刘学聪告诉记者,改变以往政府主导的局面,让行业企业站在目录和功能研究的舞台中心,将极大地鼓励和促进我国保健食品产业的研发创新。
市场监管总局表示,将坚守安全底线,强化科学监管,充分考虑保健食品的功效定位,按照传统消费历史、科学依据和风险等级,进行分级分类管理,严格监管新原料、新功能。发布一个,逐步扩大保健食品原料和功能声称目录。
4、保健功能全面清洁调整
保健食品虚假宣传、造假事件频发,折射出当前保健功能管理的不完善。记者了解到,市场监管总局已着手对以往不同历史时期批准的保健功能进行全面清理调整,避免与防治药品和疾病相混淆养生食品,从根源上进行整顿,堵住保健食品保健功能声称虚假宣传的漏洞。
“目前保健食品的27项功能已经使用了近20年,随着大众意识和科技的进步,其名称和标签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不能被社会认可,有很多科学的落后和缺陷。” 李克己指出。
2019年3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就调整保健食品保健功能征求意见的公告》指出,经过医药、药学、食品、营养等领域专家的多次论证,拟对保健功能进行调整,主要包括: 1、取消以往的“抑制肿瘤”、“抗突变”等批文,但不符合现有保健食品监管定位,实际产品易夸大、造成误导、不符合健康需要的保健功能;二是进一步研究论证“辅助降血脂”、“辅助防辐射危害”等保健功能。
业内人士认为,调整保健功能声称,进一步科学界定和规范保健功能来源,有效区分保健食品与药品,可以大大减少消费误判。记者了解到,目前这项调整方案正在向全社会征求意见,市场监管总局还将组织医药、食品、营养等领域的专家,对征求的意见进行认真分析研究论证。一个。
孙美君透露,下一步,市场监管部门将陆续出台一系列监管措施。例如,制定广告审查管理办法,严格审查保健食品广告;有序开展更新和清理工作;加强生产许可审查、日常监督、监督抽查和制度检查。开展多部门联合执法,严厉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 严厉打击非法添加、非法销售、制假售卖黑窝点,绝不手软。
不过,孙美君提醒:“保健食品不是生活必需品,也不是人人都需要,保健食品标签上都有适合人群和不适合人群的标示,消费者在购买时要根据自己的身体需要慎重选择。” ” (本报记者陈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