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2015年《中国睡眠质量报告》显示,中国至少有35%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17%的人有严重的失眠症状,77.3%的人睡眠仅限于“浅睡眠”。从商业角度来看,这是一个巨大的蓝海市场。有关部门估计,中国健康睡眠市场规模接近3700亿元。
目前市面上针对解决睡眠问题的产品有很多,有智能睡眠枕、智能床垫、助眠灯、智能睡眠眼镜、智能眼罩等硬件,也有部分助眠应用是工具类的,比如蜗牛睡眠、小睡眠等。
36氪近期接触到的“德汇达能量充电站”(母公司:德汇达)是一款通过低流量氧疗帮助用户快速恢复体力、提升精神的睡眠舱。据COO陈海华介绍,其第一代产品主要功能包括氧疗、隔音、灯光氛围变换、影音娱乐、紫外线消毒、空调恒温恒湿、烟雾感应等。
具体来说,能量舱内置的制氧机、负离子净化器营造富氧环境:氧气浓度在25%-28%之间(比外界高3%-5%);外壳采用双层玻璃纤维,可降低外界噪音30-40分贝;用户可通过触摸枕头旁的小屏幕直接操作舱内设备,包括内置的催眠影音(与南京声学研究所联合研发)扬声器设置在舱顶养生仓,可产生环绕立体声效果;此外,顶部的灯光氛围睡眠灯,可实现平滑的光色渐变;正面墙壁上安装有24英寸网络液晶电视,可供用户娱乐。
陈海华表示,在后续的产品升级中,智能床垫会逐步接入生命体征检测养生仓,提供高压氧、升降功能等;如果用于商业租赁,还会有配套的控制系统和管理系统。前者将包括通过身份证短刷、长刷开机、灯光远程状态显示等功能;后者可以接入睡眠舱的操作端,远程查看使用状态并进行操作,方便B端客户管理。
这款能量舱目前已经做出样机,计划6月中旬参与京东众筹,10月份在睡博会上正式亮相,并测试市场,下一步就是解决商业化的问题。陈海华表示,这款产品的适用场景包括康复病房、健身房、会所、家庭、办公室、机场等。
能源舱针对不同场景,会有不同的收费模式:一是在各地体验中心开设连锁加盟店;二是在机场、会所、汽车4S店等按时间租赁;三是直接卖给旅游区和家庭。陈海华特别强调,分时租赁模式不同于去年出现的共享睡眠舱,分时租赁会有专人服务和引导,而后者则是完全自助服务。
不过在我看来,这个“小屋”很占空间(长宽高分别为2.2m*1.2m*1.8m),价格又昂贵(售价约为9.8万元),如何吸引顾客是一个问题。
陈海华解释,关于付费意愿,公司曾邀请当地300位企业家进行体验,这些人的付费意愿非常明确;在一些主流社交平台的调查结果也显示,受到噪音影响的人群也表现出了强烈的需求。
因此在市场定位上,陈海华表示,能量舱主要针对健康养生、减压需求旺盛的高净值人士、家庭等C端用户,以及高端疗养院、养老院、康复病房等B端客户。他认为,能量舱的音响设备也会吸引影音爱好者,因为影音爱好者自己搭建听音室、家庭影院的成本太高,施工不达标又会对公众造成滋扰。
销售渠道方面,公司目前计划主要通过在主流城市建设体验中心来发展经销商。
团队方面,目前共有15人,创始人兼CEO唐文良现为赣州市人大代表,管理德惠达21年;CTO王万青拥有17年技术研发和管理经验;COO陈海华拥有10余年营销管理和实战经验。
目前,公司正在启动融资,拟募集2000万元用于团队建设和技术研发。
我是36氪医疗写手顿雨婷,如需医疗健康项目报道,请添加微信562794102,请注明公司+姓名+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