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称“耳坑”,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耳部疾病,即先天性耳前瘘管。部分耳前瘘管患者有家族遗传病史,临床上也有散发病例。
耳前瘘管常发生于耳部周围,最常见的部位是耳廓前皮肤上的小孔或凹陷。当然也有少数瘘管发生在耳轮末端,或耳廓孔、三角窝内,也可发生在耳廓耳后沟附近。
先天性耳前瘘管的临床表现
耳前瘘管在没有感染的情况下,皮肤部位通常没有什么异常,有时会从皮肤的瘘口排出少量的分泌物,有时还会有臭味,但通常不需要特别注意。
耳前瘘管感染时,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局部皮肤肿胀,瘘管周围或其他附近部位局部红肿。患者会感到疼痛,当炎症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可能会自行破裂,流出脓性分泌物。这是耳前瘘管感染期的典型临床表现。此外,有些耳前瘘管感染的临床表现并不典型,仅有局部红肿,轻微不适,不会进一步破裂。这可能是因为患者身体抵抗力强或使用了抗感染药物,炎症得到部分控制,没有发生更严重的感染。
先天性耳前瘘管的治疗
先天性耳前瘘管如果没有感染的话,不需要特殊治疗养生仓,但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不要挤压瘘管部位,保持皮肤清洁。
耳前瘘管一旦感染,需要进行医疗干预。感染初期,通常表现为局部轻微红肿疼痛。在这种情况下,建议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口服抗生素或静脉注射抗生素。
经过消炎药物治疗后,大部分患者的炎症会逐渐消退,但部分患者的炎症会持续加重,瘘口周围组织出现糜烂、坏死及脓性分泌物养生仓,此时需切开引流,排出脓性分泌物,同时应用抗生素控制炎症,当炎症得到有效控制后,即可进行手术切除。
如果经过以上治疗后炎症仍不能得到有效控制,且持续一个月甚至更久,可以到耳鼻喉医院请专业医生进行手术治疗。 耳前瘘管切除术中需要切除周围糜烂的肉芽组织,缝合切口,关闭皮肤伤口,达到一期愈合。
为什么耳前瘘管感染已经通过药物或切开引流控制炎症,还需要手术治疗?
这是因为耳前瘘管感染后,瘘管的完整性会遭到破坏,瘘管内污染的分泌物会侵入周围组织,容易再次引起感染,所以耳前瘘管感染的炎症控制后,最好尽快进行手术切除,避免复发。
【专栏介绍】
《健康解码》是新华网大型原创健康科普视频栏目,关注大众健康认知,倡导健康智慧生活。栏目邀请各大三甲医院、权威机构专家录制,从健康生活方式、疾病早诊早治、解读健康误区、科学养生知识等多个角度系统解读,风格轻松幽默,通俗易懂。每期节目采用三维动画与演播室实录相结合的形式呈现,全方位立体解码健康秘密。节目短小精悍,让人们在碎片时间里获得实用科学的健康知识,有益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