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道家修炼功法的内容主要有斋戒、坐忘、元都、导引、入息、听息、跟息、静默、思索、守一、斋戒、食食、留宿等。下面简单介绍一下走气、胎息、外丹、内丹等。
1、心禁食
辛斋,“斋”就是清净心的意思,辛斋就是内心的纯洁、宁静。最早的版本出自《庄子·人间》:“唯道聚虚,虚则心快”。意思是:道达到空静,所以人心要清净、空静,才能与道结合。所以,道教所讲的真正的斋法,并不是指外表的斋戒,而是指内心的清净。这也是道家修行的崇高意义。
2. 坐着忘记
坐忘意味着安静地坐着并忘记自己。见《庄子·太师》:“肢失,智废,离身而知,同大智,此谓坐忘。”意思是:四肢废而不动,智力不使用,身体与思维分离。心与一切大道相合,谓之坐忘。此时道教的坐法并非后来佛教的盘腿禅坐法,而是盘坐或席地而坐。
3.袁都
元都是指走中道,或者云跑督道。见于《庄子·养生大师》:“元督为道,能保身、一生、养亲、延年”。它的意思是:遵循中道(或运行杜脉)作为一种方式,你可以实现它。照顾你的身体可以帮助你改善你的生活,供养你所爱的人,并充分享受你的生活。后世巡抚周天就是以此为理论依据。
4. 指导
导引就是引导肢体疏通经络。 “庄子。” 《刻意》云:“熊伸道过鸟,只为长生。此导者,修身者,为彭祖长生试验者所喜爱。”意思是:像熊一样,通过攀爬挂在树上,像熊一样。像鸟一样展翅伸腿,是为了长寿,也是像彭祖这样享受长寿、锻炼身体、保养身体的人的爱好。三国时期,华佗所传授的五禽戏是道教的指导方法。
5.呼气
吸气、呼气,就是吸入清气,呼出浊气。 “庄子。” 《识气》云:“呼吸夸,吐旧纳新。”意思是:用呼吸的方法,呼出浊气,吸入清气。这是道家修行的调息之法。后文中的筑基炼气的呼吸呼吸法就源于此。
6. 听力
亭溪,又称“亭器”。就是静听气的呼吸,凝神于道。见《庄子·人间》:“不以耳听,而以心听;不以心听,而以气听”。这意味着,不要用耳朵听呼吸,要用心听呼吸。 ;不要用心听呼吸,要用气听呼吸。因为此时心与气合一,心已在气中,所以不需要用心听,而是用气听。此法也是道家调息入静的方法。听息法的目的是无心听气;世界上流行的数呼吸法,最终还是用意念来数呼吸。相比较而言,使用“听呼吸法”比使用“数呼吸法”更容易达到宁静,而且宁静的层次也更深。
最简单的是宇宙万物发展的规律,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是中国道家哲学。原理极其简单,一两句话就能解释清楚。俗话说“真言一句传,假传万卷书”。 “万物之始,由简至简,演化至繁”出自老子《道德经》。朴素的原则不仅是道家、儒家等哲学流派所看重的,也是人世间的人生境界。
大道最简单,大道无形,大道无法无天。这是一种自然、返璞归真的高级境界。在这种纯粹无为、无私无我、天人合一的状态下,你不求长功,你的功自然就长;不求病,身心自然调;不求病,身心自然调;不求病,身心自然调。你不求功能,你的功能就会自然出现;如果你不追求天的扩大,你的能力自然就会显现出来。一切经脉自然畅通,最深奥的道理就是最简单、最平常的道理。把最复杂的事情变成最简单的事情,才是最高明的事情。最伟大的人之所以高贵,只是因为他们简单。
大道是简单的,人生也是简单的。觉悟深者则简单,简单者亦深。从看山是山到看山是山,境界是不一样的。由简单到复杂,再由复杂到简单,就是升华。生命的意义就在于简单。当人修行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对一些事情变得淡然,变得简单。你可以理解别人,但别人不一定能理解你。事实上,人们不再理解,而是认同。
思想精妙,形式简单。折磨灵魂是人类的终极问题。简不仅是一种美,更是一种能力、一种境界。看透而不解释是一种高境界;恍惚间,心被洞穿;不被参透,知道未知,故意不参透,就是彻底;知道世间的事是看不透的,是透彻的,透彻之后的不解,了解之后的不解。要明白,很少有困惑,这就是真实的状态。
“道至简”是做人的智慧。做人做事,需要化繁为简,需要智慧。化繁为简需要智慧、能力和决心。聪明人喜欢简单。因此,成功和盈利不宜操之过急;名誉和财富不应该成为他们的负担。淡泊则清志,宁静则远方。我们应该过简单的生活,踏踏实实做事,用智慧把困难简单化。
为了名利,我们抛开一切恩惠与耻辱,纯洁如童年的纯真童贞,纯朴如父辈耕耘的沃土。只有心情平静的人,才能看到“夕阳照田园,牛羊归后巷”的悠闲景色,听到“荷风轻拂”的天籁,衬托出秋气和秋意。清脆的竹露声,感受空山的空旷,看不见人,却能听见人声。陶渊明就是这样的人,所以他能吟出“东篱下采菊,悠然见南山”的绝句;欧阳修也是这样的人,所以他在被流放的时候,依然能够悠然自得地写出《醉翁亭记》。
大道是简单的,人生也是简单的。简不是物质上的贫穷,而是精神上的自由;简不是生活的空虚,而是心灵的简单。简单性原则是最高的,而且往往也是最简单的。人应该学会简单,简单地生活,简单地做事,放下自私的思想,超越自我欲望的牢笼,真正忘记自己的思想,忘记自己的意识,进入一种遗忘的状态。
人生的复杂源于困惑,用“仁”抵御诱惑,用“智”化解困惑。不迷茫是生活由复杂转为简单的标志。弱水三千块,我只取一葫芦饮;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要一一遵循。快乐忘忧,简单守真,就是人生的“最高的简单”。
有一个关于道的简单性和平常心的道的故事:一个行人问老道士:“你得道之前是做什么的?”老道士说:砍柴、挑水、做饭。行者问道:“得道之后呢?”老道士说道:“劈柴挑水做饭。”行者又问:“得道是什么意思?”老道士说:“砍柴就想到挑水,挑水就想到做饭,砍柴就是砍柴,挑水就是挑水,做饭就是做饭。”老道士与修炼者的对话让我们大开眼界。许多最深奥的道理都蕴藏在一些极其简单的思想之中。
通向简单的道路使生活变得轻松。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方式。走过了岁月和人生,心里有很多感慨。放下一切,心情舒畅。现在放手,现在就感到轻松。生活中的很多问题不需要放在心上。 ,人生的很多重担并不需要你肩上扛。只有放下一念,你才能感受到简单生活的快乐,精神飞翔的愉悦。想要改变什么,首先要找到自己。我们都有潜在的能量,但这很容易:被习惯覆盖,被时间模糊,被惰性消耗。我们应该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可以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我们要以最少的遗憾面对过去,以最少的浪费面对现在,以最多的梦想面对未来。
天地之道是简单的。人生苦短,不要把事情搞得太复杂,简单地生活。人生的戏剧一旦开始,无论你多么害怕,你都要表演,直到戏剧结束。成长过程中最大的挑战就是,有些路段,你只能默默地走。快乐地工作,简单地生活,就是幸福的生活。人们必须知道,当他们满足时,他们总是快乐的。所有的悲伤,所有的痛苦,所有无法放弃的事情,都只是生命中的事情。您跳过的过渡会使其更加令人兴奋。
最好的生活就是简单的生活,一杯茶,一张桌子,一个安静的地方,平凡的日子,没有杂念。但简单的生活需要各种努力,才能无忧无虑、幸福地享受生活。总的来说,生活是完美的。不完美的是心态。不懂得欣赏的人,就会因为挑剔而让一切变得不完整。生活简单,随心所欲,懂事,顺其自然,坦然接受现实;做事简单,不惹麻烦,不惹麻烦,不怕麻烦,不后悔,不抱怨,毫不犹豫地做好自己该做的事。
人生是一场漫长的对抗,有的人一开始笑,有的人最后赢。试着微笑,试着回头,放松自己,不要强迫自己,不要懈怠,不要浮躁。简单的生活,随心、随性、随缘,做最好的自己,知足、微笑、淡然。不管有多苦、有多累,只要不断前行,属于自己的风景终会出现。
生活并不容易,关键在于你如何生活。具体情况取决于心态。心态改变了,情况也会改变。你对生活的要求越多,它就会变得越强烈和复杂,也就越不容易。相反,生活中要求越少,就越容易满足和快乐。国家和明月没有永久的主人,有闲的时候才是主人;路很简单,活在当下,知足常乐。
当你体会到无念的宁静状态时,圆圈内的心月明亮,表现出内心平静的状态;淡定的心自然平静自在,持心如水,微笑面对生活,进一步展现淡定心的魅力。生活中,平淡是最真实的,沉默是最美丽的,生命中最持久的不是繁华,而是平淡,不是激动而是幸福。保持一颗童心。当你不开心的时候,可以毫无克制地和朋友倾诉你的烦恼。开心的时候,就肆无忌惮地笑。也许所有的悲伤都会在倾诉中消散,所有的紧张都会在笑声中释放。像孩子一样,简单的生活,快乐的生活,保持心灵的原始,一切都是美好的。
生活中总有一个故事我想讲却又很难讲。就这样,它逐渐成为我心中的一首歌。人就是这样,得不到的东西总是向往,失去的时候才觉得珍贵。所谓的得失、爱情、风景、客栈,都在时间的尘烟中慢慢消逝。虽然有些东西很难放下,但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终究会消失。
一个人的一生注定会经历很多事情。凡人的人生路上,有大声的欢笑,有委屈的泪水,有无知的坚持,有成功的信心,也有失败的警惕。每一次经历都注定弥足珍贵。生命的丰富源于内心的慈悲,生命的美好源于拥有一颗平常心,简单的生活使人轻松快乐,简单的思想使人平和宁静。因为简单,我们才能深深体会生活的轻盈,因为简单,我们才能体会心灵的宁静。
7. 脚跟休息
脚跟呼吸是指到达脚后跟的深呼吸。据《庄子·大师》记载:“古之真人,睡无梦,感无忧,食不甘,深呼吸。真人以脚后跟呼吸,众人皆以喉咙呼吸。”这意味着:在古代,他用脚后跟深呼吸。修道的人,睡觉不做梦,醒来不悲伤,吃饭不求好味,呼吸很深。智者的气息,能从内侧直达足跟;普通人的呼吸只能从外面到达喉咙。这是修士使用的内呼吸,和普通人使用的肺呼吸绝对不同。普通人深呼吸时,气机最多只能到达丹田;但有道大师的气息却可以直达脚后跟。可见,远古修行者,已经拥有了非常深厚的修炼功力。
8.保持安静
静,即收心,求静以守之。出自《道德经》:“归根日静,日静恢复生”。意思是:回归生命的本源,就是静止。进入宁静后,生活才能恢复。成为后世道教修炼的重要原则。 《太平经》云:“求道之本,静”。
9. 想法
存香又称存巳、存深。也就是说,把精力集中在自己身上,避免向外徘徊。 《天印子》云:“存,谓救我神,象,谓思我身”。存祥的意思是想到自己的神。因为道家认为,人体的每一部分都受神灵的管辖。如果你想到这些神灵,就可以将它们留在你的体内,这样可以使你的生命稳定,达到长寿的目的。道教最早的主要修行经典《黄庭经》就描述了保存神气的方法。
10.保留一个
守心就是守心,或者说守心于道。 《庄子·载酉》云:“守其一分,以使其和和”。意思是:我守一分心,居于体内阴阳二气的和谐之中。守住心的一处,可以是大的,把它挡在路上,也可以是小的,把它放在孔里。后来道家的观中规矩、观丹田、观祖窍、观会阴等功法都是由此而来。
11. 禁食
辟谷又叫断粮、断粮、断食、保粮、断粮、歇粮、断粮等。辟谷大致可分为五种: 1、不吃五谷杂粮,如米饭和面条。 2.不食人间烟火,不食熟食。 3.不吃油、不盐,中国道教又称“上清斋”。 4.戒一切食物道家养生功,专取气。 5.以药物代替食物。辟谷的目的首先是净化内脏,从而达到净化内气的效果。一是让肠胃得到休息,从而达到治疗体内某些疾病的效果。一是避免在山里修行时因食物短缺而造成的困难。
12. 进食
服食,又称“服饵”,是指服用药物或外用灵药。 《附气经异论》云:“诸药代五谷,使气味作用五脏六腑,而全其程”。吃食有时就是吃药道家养生功,以达到一定的辅助修炼的效果;有时它是用来代替食物的。 ,解决吃饭带来的负担;有时也服用外用丹药来增强体质。不过,服用外丹的时候,必须有足够的内功作为基础,这样才能降伏本性,不被控制。
十三、在房间里
房中,古时又称房内、房中术、玉女术、黄池道、闺房道等,其技艺源于古代的生育崇拜。方仲原是古代道士仙士,研究性禁忌和卫生技术,以治病延年。道教不讲禁欲,而是讲无欲。 《汉书·艺文志》云:“乐而戒律,则安宁长寿”。 《抱朴子》云:“主者复精补脑”。道家有句谚语说:“要想不老,‘回精补脑’。”这种功法很容易被后人谩骂,所以道教不被传授。但是,很多古代道教书籍里都有关于房屋内部的内容。值得一提的是,道教的元丹法绝不等同于房中术,有些人大肆宣扬房中是让人练元的,这是假道教。
14. 邢奇
行气又称阴气、运气、通气、逼气、闭气等,是指调动体内真气,疏通经络。 《抱朴子内篇》云:“初学练气者,将气吸入鼻中,闭之……而导入之时,不欲耳闻出入之声。” ,这往往会让人们越来越少地出来。”这就是说,开始学习呼吸气的方法,将气从鼻孔中吸出来并关闭,然后引入体内,但不要让耳朵听到吸气和呼气的声音。始终确保气进多出少。这也是一种闭气的方法。
15.胎儿呼吸
胎儿呼吸是指像胎儿一样通过肚脐呼吸,直到通过毛孔呼吸。高级炼丹的胎息,是指与天地一起呼吸。 《云集气主》云:“人能效仿母腹中婴儿的呼吸方法,降服其内气,固守在一处,此谓胎息。”意思是:人能仿照母腹中婴儿的呼吸方式,自施内气,握紧拳头(如婴儿用其余四指握住大拇指,称为握紧),将心守在一处。这种方法称为胎儿呼吸。胎息是道家内呼吸的重要目标。最后,当灵气回归丹田时,就能结丹。
16. 外丹
外丹又名炼丹、金丹、焚法、黄白法、地元丹法、地元神丹等,是指用炉、鼎等器具焚烧炼丹、石石、草木,炼制魔法。修炼的丹药。 《抱朴子内篇》云:“附金丹之药,炼得愈久,变化愈佳。……服此二药,可炼人体。”外用丹药的方法大约有两种:一是黄术,又称炼丹术,用矿物质炼金银以补充财富;二是黄术,又称炼丹术,用矿物质炼金银以补充财富;一是地元外丹,是一种神奇的丹药,服用可以达到长寿的目的。
十七、内丹
内丹是指以人体三宝的精、气、神为药,在体内修炼丹药。笔者认为,内丹术的修炼方法应该早于外丹术。看看《庄子》中记载的广成子传授轩辕黄帝的话,就是高级的内丹法。不过,它的名字却与内丹有关。隋朝时,罗浮方士苏元朗就明确了这一点。见《罗浮山志》:“(元朗)着《至道篇》以示之。从此,道门弟子始知内丹。”据推测,内丹一开始比较隐秘,直到苏元朗着书之后才被世人知晓。到了唐朝末年,出现了钟离权、吕洞宾倡导的“钟禄金炼丹之道”,内丹学说逐渐形成了完整的体系,长期流传,成为内丹学的主流。道家修炼方法。
道家修炼就是建立在以上诸多修炼功法之上的。经过历代实践者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终于形成了全面而博大精深的体系,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在古代闪耀,在未来也同样闪耀!
(注:“气”是指道教修炼中的先天之气或体内的阳气,以区别于空气、呼吸之气或体内的阴气。)